訂閱: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追逐繁星的孩子


新海誠:「我認為不管去哪裡,即使在遙遠的他鄉,身處的地方才是最為重要的。例如從學校畢業,離開家庭,開始一個人居住的時候,才會第一次感受到父母與家人的溫暖。這次我想講的故事核心是,人透過旅行,去很遠的地方,再度回到出發點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原來所擁有的東西最為珍貴。」

咦?其實我對新海誠在金馬影展上訪談的這句話稍有疑惑,因為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這個「珍視原點」故事呈現是不清晰的,而且很快就帶過去:女主角被問了為什麼要這麼付出從事這趟旅途,然後她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朋友,還有奇遇的少年給她情竇初開的經驗,讓她察覺自己是到頭來是因為寂寞;在結局時,這層視角也沒有被強調出來(可以像是出現不同的行為,展現更珍惜既有的友情、親情),而只是恢復了以往的生活。

倒是,我覺得追星屁孩(我還沒看之前都這樣稱呼這個作品)題材上是著重在於人面對死亡的無法接受,以及在追求「死而復生」艱辛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各種代價;換句話說,生命相當「貴」,而且人們願意「花錢」買,所以也貴得理所當然。

新海誠:「我覺得,人死了這件事情一定要接受嗎?接受這件事情是正確的嗎?我也不確定。關於生與死的主題,接受與否,是不是最重要,或者是對或錯的價值觀,我不想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我以電影的方式呈現描寫心中的疑問。這次新片以『生死』為主題,做為另一種對於『距離』的闡述,試圖讓還沒學會說再見的人們,在旅途中一起找尋對於別離的勇氣。」

說到這個,我想提一下另一部作品《Colorful》,它談論的也是生死題材,而且相當切合新海誠所提的「珍視原點」:「洗掉記憶然後重新活過一次,讓主角看見了原本沒看見的東西。」在劇情上,《Colorful》的議題力道相當清晰、直接,這點追星屁孩就稍微有拐點彎、模糊了點,倒是新海誠前作《秒速五厘米》,在描繪日常、遠距離、時間流逝之下的情感變化與孤寂,就顯得相當深邃清楚。不過,除非新海誠特別重視議題的呈現,坦白說就算不清晰也無所謂,創作者想展演的內容才會是分享與評價的重點。

背景的強度一直是新海誠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在異世界的設定上,夜晚是沒有星空的,反而用極光取代,雖說我覺得新海誠的星空畫得比現實的星空漂亮,但極光就沒這麼厲害,現實中的極光動態有複雜的強弱光暈變化(YouTube影片很多),相當美妙,而新海誠的極光只是動而已(而且動的方式有點怪,像是布廉一片一片搖曳的樣子),看不出強弱的差別,這點相當可惜。

我一直很喜歡動畫故事常出現的,掌握某種程度為人不知的世界真相的宗教、民族這種題材元素,這讓人燃起了對超自然的想像(我很愛超自然),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給人的印象都差不多:穿著特殊的民族服裝、有一套專屬儀式、信奉真實存在的神靈、能引發神秘力量、隱居、被迫害、思想相當傳統、老人掌權、與世無爭的態度、對生死的獨特理解等等。不過,追星屁孩有個相當獨特的設定:不是只有一個民族接近世界真相,而是很多個。

雖然上面好像一直在挑缺點骨頭,不過追星屁孩作為一個冒險故事還是相當有趣,新海誠的新嘗試(過去作品都是真實世界的日常生活)所呈現出來的作品相當成功,刺激緊張的場面,以及不同遭遇、心境變化上的衝突,都相當豐富,劇情的量感覺比以往的作品多出不少,想必須要考慮的不只是情境的想像,而還要思考相當多的劇情推移方法。

說起來整部作品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女主角大口吃東西時的表情,能吃就是福啊!!吃東西就有活著的感覺!!(DUST,2012/01/01)



—————

〈延伸閱讀〉

1、我截的一些電影截圖

2、勁敵筆頭的心得文章:新海誠|追逐繁星的孩子——為了說『再見』的旅程。

3、ANIARC金馬影展新海誠講座系列報導

0 回應:

張貼留言

Blogger的留言系統,偶爾會暫緩顯示新增的留言,偶爾則會直接誤判為垃圾留言(這個功能還關不掉),甚至也有謠傳會直接就讓留言消失不見、從雲端扔掉。

所以請留言者留言時,務必「先行將留言內容複製備份」,以免失敗。我也會定期巡視後台的垃圾留言,把不該變成垃圾的留言重新恢復顯示。若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