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從今天起,你就是正義使者


在日本動漫裡,如果說女孩子的英雄是「魔法少女」,那麼男孩子的英雄就會是「特戰隊」;「正義使者」的題材是上個時代的漫畫主流之一,但在現代作品裡卻越來越少,少到對其印象幾乎被美漫取代。不過這本相當有意思的《奉命英雄》,用現代日本社會的世界觀重新詮釋與塑造「正義使者」的角色,並且融入真實世界面對正義常見的判斷難題,十足令人能咀嚼思考其中的深刻面貌,讀起來非常有趣。

故事建構於日本人普遍對國內治安的疑慮,進而引發政府將「警察權」完全託付給國民的政策,這個政策叫作「徵正令」,由政府隨機抽選代表,強制參加(不參加也可以,會被罰鉅額罰緩),並且要求受徵召者原本所屬的公司或學校持續給薪、給予學分,確保原本的經濟、生活可以維持原狀。受召者有三個月的時間必須義務地到警察局接任務,有一位指導員會安排各種任務行程,這種強制性差不多就跟當兵一樣。

特別的是,徵正令成員有兩件特殊裝備:一、強化束裝,平常當內衣穿,它可以刺激身體某種機能,導致穿著者可以力量倍增,另外也防彈防穿刺,但如果使用了力量,副作用是嘔吐。二、傻里傻氣的判決手錶,目前看起來只有舉牌功能(就是類似「O」、「X」),沒什麼額外的用處。強化束裝在日本治安事件因應上綽綽有餘,柔弱的少女可以一拳打昏巨漢,而判決手錶是徵正令成員被賦予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犯案現場做判斷,判決對方有沒有罪。」

從事判決有先決條件:徵正令的成員都要在場目擊犯罪發生,制伏嫌疑犯之後再共同投票決定嫌疑犯有沒有罪,所以所有捉捕行動,在進行的時候都必須所有成員在場(故事是五個人,是第一批政策實驗白老鼠),過半數有罪的話就會直接連絡警察逮捕。目前不清楚這個「有無罪」的判斷是否等同於將後續的法官判決程序取代,不過故事對其描述為「身兼警察跟法官的角色」,感覺似乎會是取代的沒錯。

把警察權跟司法權交給國民,政府跟警政單位有個相當惡趣味的描述:「隨機聚集不同的人,我們能進一步瞭解國民的善惡觀;為了實現民主精神,善惡由國民共同決定!」這簡直是鄉民正義的徹底落實,相當可怕的制度,不過故事中參與者的反應卻沒這麼令人感到悲觀,他們的思想互相牽制,而且還有相當基本的法治素養:證據力,這個發展反而讓人覺得:「欸?搞不好實際上真的就會這樣!」

這樣的故事架構,讓我想到《失控的陪審團》這部電影,隨機選擇的陪審成員,決定了犯罪者有罪或無罪,而陪審團內部的情境力量以及領導人力量,導致陪審團整體的意見方向產生變化,這其實也是相當有趣的心理學問題:一個人所處的位置、面臨的環境被改變了,想法也跟著被影響。這在這本漫畫作品裡也確實發生了,當一個人被賦與了一種身分,這個身分的使命感會讓他做出以前不會做的行為,比方說看到有人欺負人而隨手撥電話給警察局(這無關自己是否有強化束裝,因為只是偷偷撥打電話這樣的行為而已)。

《奉命英雄》有真正的正義之心的角色、有覺得麻煩本身還是混混的角色、有持平看待但因為這個政策而導致家庭跟工作上糾紛的角色、有還在就學普通少女的角色、有個性興趣特殊的角色;他們面對了先入為主的案子、明知對方犯罪卻證據不足的案子、眼睜睜看著剷除的話會引來更壞結果的惡持續招搖的案子。他們的心境、過去的經驗,隨著英雄任務執行而緩慢地成長變化,後續的故事應該還會相當精彩,例如著迷於力量、全民警察化導致失控的正義,或者導致反叛而出現更強烈的暴力問題等等,真是令人期待。(DUST,2012/01/03)


〈第二集讀後Update〉

單行本第一集末跟第二集劇情,開始走入徵正令成員的個人固有脈絡,讓事件拉扯出主角們的過去以及進行式,故事複雜了起來,人物更加鮮明。有意思的是《奉命英雄》開始宣揚起了之前劇情我所沒料到的新正義觀念:

指揮官:「進行判決時,我希望各位都能仔細思考後,再慎重地做出決定。你們必須為此煩惱、備受煎熬、甚至是悲傷,苦苦思索之後,終於得到答案...」

這個正義觀設定得非常厲害,指揮官一直以來的吊兒郎當行為,正是為了讓徵正令成員沒有關於正義的既成目標與規則,完全靠自己、以及其他成員過去對正義的經驗、理解做深刻的評估,若是確立明確的犯罪指標,只是讓徵正令成員審判時置身事外,出現僵化的機械式判斷,這過程跟我們現實世界理解的法律規則相反,不過故事的「徵正令制度」就是為了讓判准回歸社會人們的身上而設計。

因應這樣子的正義觀設定,故事出現的案例也更加複雜化,例如出現可怕擾人的跟蹤狂,但跟蹤狂其實是受害人的前女友,而且還懷孕,但後來又被受害人揭穿懷的孩子已經跟受害人在過去一起去醫院夾掉了,受害人在剛分手後又馬上跟新的女人在一起,並且完全不聽前女友的任何解釋,徵正令成員跟前女友一同前往受害者住處,前女友卻拿出美工刀冷不防地刺殺受害人,然後徵正令成員要對跟蹤狂審判了,受害人又說他只是要避免前女友騷擾他而不是想讓前女友入罪,進而撤銷原本的警方協助申請,審判終止。

像上面這樣犯罪者與受害者雙方複雜糾結的故事,正實現了故事所期待的:讓審判者多想一點、不要急著下判斷、甚至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心理的壓力、糾結,以及其他徵正令成員同伴各自下判斷時的理由註解、犯罪者的現場求饒、犯罪的理由、犯罪時的情緒與被抓的驚恐失控,全方位地資訊綜合評估之後,把答案壓在「有罪」或「無罪」之上。

這樣的故事很有意思,事實上,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關於犯罪的知識與訊息,多半來自於媒體,犯罪行為的微妙脈絡細節與各種當事人之間的情緒,我們通常無從得知,但我們太習慣遽下判斷(然後製造輿論,讓一向隨著民意風向球飄的政府做出不合理的草率決定,很遺憾這種事發生過很多次),《奉命英雄》是個很好的提醒,讓大家看見了「事件(不管是犯罪或其他事情)」的不可知面貌,深刻,而且有趣。(DUST,2012/11/23)

0 回應:

張貼留言

Blogger的留言系統,偶爾會暫緩顯示新增的留言,偶爾則會直接誤判為垃圾留言(這個功能還關不掉),甚至也有謠傳會直接就讓留言消失不見、從雲端扔掉。

所以請留言者留言時,務必「先行將留言內容複製備份」,以免失敗。我也會定期巡視後台的垃圾留言,把不該變成垃圾的留言重新恢復顯示。若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