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生命有三片樹葉:裸體、羞恥心,與背德感

下面這個短篇是小林尽《校園迷糊大王》第20集單行本尾巴的回憶篇,述說兩位故事中的青梅竹馬配角在小時候的一段往事;《校園迷糊大王》是我少數收藏的整套漫畫作品其中一部,已經連載完結好一陣子,雖然故事環繞在「校園戀愛」話題上,但卻相當有意思(我對這個題材沒有特別感興趣,但我覺得這部很棒)。

小林尽的畫風也有一些古早味,許多粗糙的線條在惡搞橋段上,很有男子漢的氣氛;除了「校園戀愛」之外,《校園迷糊大王》更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對「男子漢」的詮釋,一點點的不正經,卻熱血沸騰地面對事物,失敗後認清現實、接著笑臉迎人,雖然不盡然值得效仿崇拜,不過卻讓我認識了一種有趣的處世思想。

這段大塚跟西本的故事,是《校園迷糊大王》裡令我相當回味的一個橋段,連結著「現在」與「過去」,搭配著小林尽的旁白式註解(寫在畫格左右方的直條文字),手法之精湛實不在話下;你會看到小時候西本對大塚的安慰是多麼奇特,而且跟「現在」的反差、變與不變,幾個簡單的情境,就讓人想一探那深邃的思緒與長久以來互相理解的情感。









是說我越來越不在乎版權問題,直接貼漫畫內頁,志不在共享,而是拿來當評論素材、亦有推薦的動機,若沒貼出來直接純談論,實在很難緊密連結評論讀者跟作品之間的印象落差,當作是必要之惡,似乎也滿有男子氣概的對吧!(DUST,2012/05/30)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我就是鋼彈!這世界沒有神!〉暨雜談

小時候買了繪圖板,興奮之下畫了一些奇怪的短漫畫,主角是自己。

充滿性別、文化霸權、與激進主義的法西斯三格漫畫,才怪。

是說我最近在幹嘛呢?環境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小覷(至少我個人經驗是如此,不過搞不好有那種在什麼環境之下都有差不多反應的人存在也說不定),自從四月中旬從國家奴役退伍後,好像就沒認真做任何事情,平常就是癡呆地上FB、噗浪雜聊,當個重症的網路家裡蹲,連看動漫的慾望都乏善可陳,相較當兵期間每天工作下班後透過看動漫寫評論紓壓,忙碌空閒時反而過得更充實,雖說這種案例也不成意外就是。

所以,極誤動匙這裡,新文章劇減,而且我也打算在這篇下方「貼舊文」,但貼舊文習慣上也是要在前面寫幾段話,才看起來比較有誠意對吧。倒是,極誤動匙在facebook上的社團看起來一直都不錯,我們一直有新的話題可以聊,雖說不是人人齊發投入,但冥冥之中好像大家都約好,總是會有不同人參與不同的話題,看來轉型是對的,找時間我也會把社團上的話題整理成文章,發上來偷懶

我跟NT10抱怨最近我自己的動力不佳,NT10也趁勢提出覺得評論不好寫,我腦袋裡突然就閃過這個情節:

《不畫的漫畫家》第一集。

顆顆。

下面這篇是我兩年前寫的《鋼彈OO》觀後感(我到現在還是弄不清楚到底是O還是0,作品LOGO文字看起來比較像數字,但作品劇情裡卻唸作英文字母),算是短評;我以後也會逐漸把我以前的短評找出來,看看是不是需要改寫一下,然後依序發上來偷懶


—————

我就是鋼彈!這世界沒有神!

我搖身成為阿宅之後一直不太想看鋼彈,原因很簡單,因為鋼彈的機體我從小看到大,老了之後就覺得它一點都不帥,而且那張臉都長得差不多,看了就覺得老俗。後來BuDu大力推薦《鋼彈00》,我才加減看了一下,不過那時候看了一兩集就沒追了。你也可以看到我在某些地方偷偷吐槽鋼彈作品,並且以此為樂。

一直到最近(去年12月中旬),我才因為無聊重拾了這部動畫,因為嫌麻煩所以直接看PPS直播,結果看了之後就一口氣看完兩季,這個「宇宙版的魯路修(*1)」還真得不賴呢。我那時候一邊看鋼彈兩個洞,一邊在噗浪上打心得,可見:http://www.plurk.com/p/301t4f


(上面主角的眼神很棒,眼窩的陰影也有出來。)「這世界沒有神。(另一個翻譯是"這世界根本就沒有神。")」與「我就是鋼彈!」是《鋼彈00》主角剎那‧F‧賽耶(另一個翻譯是"剎那‧F‧清英")的兩句名台詞。剎那因為小時候在戰亂中打游擊戰(背景:公元2301年),敵對方發起戰爭的名義是"這是一場聖戰",他們用壓倒性的戰力攻擊主角的陣營,一邊用大型機器人殺戮遊擊隊,一邊還用廣播宣揚他們的理念,原文如下:

「這場戰爭是供奉給神的聖戰,對於蔑視傳統、荒廢了神的土地的異教徒們,我們將給以制裁之槌,我們不能屈服於異教徒,我們將通過戰死沙場而前往神的身旁。」

而主角則是一邊游擊,一邊嘴裡嚷嚷著:「這世界根本就沒有神。」

後來主角游擊到一半,天空突然出現了一架鋼彈,把敵對方的機器人通通打爆,主角看著鋼彈發出的光芒而著迷,之後莫名其妙一轉眼就長大了,主角已經是鋼彈組織「天行者」的一員,而且是鋼彈駕駛員

剎那成為鋼彈駕駛員之後,因為對鋼彈的愛更勝於天行者(雖然這兩者之間基本上沒什麼衝突),所以主角會自稱「我就是鋼彈」,這種情感投射我覺得很特別(一般來說,投射對象應該是組織,而非戰鬥機體),不過若想成他們想要賣模型,這麼做就容易理解了。

我前幾天去了一趟彰化,在某間五金行有看到模型玩具,包裝的圖案是剎那駕駛的鋼彈(哪一台我忘了),後面的說明圖還有機體變身的方法(不過剎那的鋼彈好像不能變成飛機,搞不好是別台而配了剎那的臉)。然後呢,包裝裡面的鋼彈(?)實體根本從來沒見過,橘色的外觀(明明包裝的圖是藍色機體)、粗糙的塑膠跟莫名其妙的貼紙,可以說是非常不專業的山寨版玩具。一想到小朋友買了它一圓成為鋼彈的夢想,我就覺得很難過,邪惡的大人們因為覺得是小孩的玩具就可以隨便來,這絕對是巨惡!是充滿惡意的世界!

後來,我又在北港看到這個:


金剛戰士鋼彈00!!(正確名稱是「機動戰士鋼彈00」。)


剎那的台詞:


WWWWWWWWWWWWWWWW:


(DUST,2010/01/28,寫於個人網誌

(2010/01/31補充)有人問我是不是我言下之意是在打擊盜版,這可誤會大了,當然完全不是;我在意的是商品提供者的基本誠意,仿造物應該仿造得有八分像,而不是亂做一通,甚至連名稱都搞不清楚。除了之前提過的直接被欺騙的小孩,還會有多少家庭的家長想給孩子驚喜,卻因為無法辨別而買到這些粗製濫造的垃圾玩具,受到小孩貼冷屁股而失落呢?


—————

〈註釋〉

1、這是之前看到某位網民評論鋼彈00的說法,讓我想到《棋魂》中"日本的安太善",魯路修地位果然比較高,WWWWWWWWW: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Xi AVANT——《東之伊甸》的SELECAO No.7


《東之伊甸》動畫裡的神秘角色SELECAO No.7,當初被人設出來,卻未在《東之伊甸》裡登場,只出現在廣播劇以及電影版所附繪本故事裡(上圖,及本文最後三張圖片)。原本我期待神山健治會出個OVA來講他的故事,不過看來神山沒有這個打算,倒是用了另一種形式來呈現這號人物,頗令人意外。

《Xi AVANT》是神山在《東之伊甸》製作結束後的新作品,不過其實這部作品去年就發佈了,只是可能因為是短片的關係,所以沒多少人知道,甚至連維基百科都沒有更新(神山健治的條目、東之伊甸的條目、Xi AVANT的條目都沒有,只有神谷浩史的條目有),漢化字幕組也只有一組有做翻譯。



《Xi AVANT》使用了SELECAO No.7當主角,裡頭的人事物卻已經與《東之伊甸》不同,雖然有個類似的手機,而且性能很強,但明顯功能與外型都不一樣,應該視為是與《東之伊甸》相關的「另一個作品」。我原本以為主角篁薫不見得就是SELECAO No.7,可能只是被網民因為外型像而硬湊上去的,不過我去看了舊的資料,似乎SELECAO No.7很早就被配上篁薫這個名字,再加上,《Xi AVANT》官網在人物介紹中也提到了:

「篁(たかむら)カオル役:神谷浩史/『東のエデン』本編に唯一登場しなかった、幻のセレソン No.7 役。(ドラマCD出演)」

看來設定上就是他沒錯。

優異的作畫品質仍然是亮點,承繼著《東之伊甸》的畫風,以及類型相同且十分搭配的背景音樂,再加上四格式的輕快節奏(每一小段都有定點收尾的感覺),很好很不賴。但可惜的是,《Xi AVANT》動畫每一話都只有約一分鐘的長度,目前只出到第四話,而且故事才剛開始;同《東之伊甸》開頭那種懸疑氛圍之下,也完全摸不著頭緒這部作品會是多大的故事,總之希望能多一點而且不要斷尾就好。(DUST,2012/05/16)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考古極誤動匙——關於「巴豆吃它計劃」的三篇文章

極誤動匙人物圖像手稿,我在台北某間西雅圖畫的,於2009/06/22。

前幾天友人阿茶小妹妹心血來潮想寫漫畫評論,問了評論可以從哪些角度著手,我回應了幾個最近常用的評論方向,同時也想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極誤動匙尚未開設時,我好像就寫過文本評論角度的介紹,想著沒意外的話應該是在裏想箱論壇動漫版開設的論戰前後寫的。

正好,我最近正在整理房間雜七雜八的文件,就翻到了那篇文章的紙本,它正是「巴豆吃它計劃」的內容(我在〈ABOUT/極誤動匙〉有提過這個計劃是極誤動匙的雛形,但雖說是雛形,其實規模比現在大且複雜得多,看完就知道了科科),我心想這篇文章已經在網路上不可考,而電腦裡之前也沒找到,所以本來打算湊著空閒的時間,再慢慢逐字打起來建檔,因為那篇文章對極誤動匙來說也相當重要。

我注意到文章裡說的評論角度其實只是分類地提一下,而且有點類似NT10在〈或許,深入觀測動漫畫的價值〉(本文請見:〈考古極誤動匙——《在「裏想箱」設立動漫版的可能性與意義》〉,裡面有)所寫的五個角度(我的版本是六個),功能上也真的就是方向的描繪而已,而非更細部的技術。我湊了些時間在重打那篇文章,打了快一千字,才在舊電腦「深處」意外找到了WORD檔,而且一連找到巴豆吃它計劃相關的三篇文章,除了計劃本身,還有一篇開會文件,以及一篇會議記錄,通通到齊。(DUST,2012/05/13)

我最早畫的極誤動匙自畫像人設,於2009/05/27。


—————

巴豆吃它——動漫評論企劃始動!

各位,久等了;在我跟BuDu,以及NT10與Money提起這個計畫至今,大概也過了一、兩個禮拜,因為最近變得有點笨,所以腦袋一直處於要嘛渾沌要嘛空白的狀態,以致於這篇企劃案一直構思不清楚。說是企劃案可能太嚴肅,不過我想不到貼切的詞來用,也許用「一個熱愛動漫的家裡蹲想搞革命般地找了一群人一起推廣ACG文化,並且走一條比較不常見的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首先當然是要介紹這個構想的來由以及基本的活動結構,並且促使進一步的討論,而這就是介紹文」來說比較適合。

這個企劃的起源是來自裏想箱的動漫版開設計畫,它被討論了很多,不過遺憾的是熱愛動漫的群眾並沒有支援這篇討論(我宣傳了不少地方),比較多的僅是私下支持,然後幾句話帶過。這讓我卻步(沒有打錯唷!是「卻」不是「怯」)了一下,因為搞不好大家並不對這種版塊抱持興趣,或者也許是字太多(該討論串很可觀,動輒都是千字程度的回應);這個動漫版開設計畫是走人文路線,概括地講我將它詮釋成「深入地討論動漫作品,而非資訊分享、宅來萌去的閒聊」。不過很多人並不把握它可以被經營成那種理想的樣子,而且認為很容易淪陷。

不管那篇討論中到底誰對誰錯,我重新思索這種討論版的可能性,得到了一個簡單的結論:「要引起討論多半得有爭議,動漫的深入話題也許本來就不是動漫愛好者習慣會注意的事。」換句話說,動漫的深入話題對大多數動漫愛好者而言應該是一種「新知識」,也就是看了之後會感覺:「哦,這麼分析還挺有趣的。」而非:「不對,我不這麼認為!」它會是一種被讀者吸收的東西,而不是會引起讀者想從事討論、回應的東西。事實上我在網路上看過不少深入探討動漫作品的文章,也幾乎都是這種情況。

作為一位論壇經營者,我其實不太希望一個版只有主題而沒有回覆,所以我有點放棄這個開設計畫;而緊接著的是BuDu與我一起經營繪圖式的部落格,後來BuDu有意開始畫四格,我就突然想到其實動漫的深入討論是可以以部落格形式來做的,我就跟他說:「我們來經營動評的部落格吧!並且把四格當作支線。」

動評(動漫評論)的部落格以創作(寫東西來發佈)為主體,它跟論壇的形式不相同(論壇是以討論為主體);雖然部落格的討論沒有像論壇那樣方便,但起碼部落格的討論還是有相當空間,這可以彌補少數討論的需求性。然而,從事這種創作性的部落格經營,當然需要願意寫稿子的人才,所以我找了NT10,以及有興趣的Money你們兩位,我們四位的共同點,就是剛好都是同屆的宜中畢業生,不過這應該不會維持太久,因為我相信我們還是需要找更多人來合作,一起灌溉這裡(不過其實也不是一定如此,這攸關到我們有沒有需要徵稿,以及是否需要更多人義務性經營)。

Money是拉我進御宅世界的關鍵人物,要不是有他,我現在可能是國立大學的學生,並且不會把第一次獻給超昂天使(誤);我們都各自努力在推廣動漫,並且深信不看動漫的孩子會變壞的人生道理。

NT10是個很老二的傢伙,他能寫出連我這種沒事落落長的傢伙都看得很吃力的文章,並且有強大的繪畫天份與對御宅文化的瞭解;一開始的動漫版開設計畫,NT10就是主要推手,在動漫評論的部落格經營上,我相信他也會是個比重很重的評論者。

BuDu是宅來萌去的好夥伴,立志當漫畫家,現在正在苦練繪圖技術,一方面也在接觸3D動畫製做的學習與創作;我們時常會喇賽各種動漫的話題,就在昨天,他給了我這系列影片(影片介紹請看維基:組曲《NICONICO動畫》):






看完之後,我很感動,特別是日本NICO NICO的阿宅們製做的回禮影片,以及600多位日本人合唱的場景,無法言喻的情緒讓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吽!這就是男子漢的御宅魂啊!!」

動漫是值得推廣的,不管我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然而,我想嘗試的這種深入的動漫評論,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抵抗主流文化的歧視,不管那樣的歧視是「小孩子在看的東西」或「很淺、沒深度又沒內容的作品」都好,我想宣稱的是:「動漫也可以像其他東西一樣,只是大家不常或不想或不習慣這麼做。」而現在這個任務,由我們來達成。

從事深入評論的另一個理由在於,分享更多面向給熱愛動漫的孩子們知道,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這些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而是這些東西可能很多人沒看到,可以由我們引導出來,並且促使更多人能去注意到這些面向。簡單地說,我相信欣賞動漫作品每個人所獲得的知識(或者也可以說「做出的反應」)是不同的,例如很多人會對梅莉號燒掉那一幕淚流滿襟,或者少數人對AIR毫無感覺,我剛好相反;為什麼感動、為什麼對某段情節特別有想法,這都是可以與大家分享的題材,也讓更多人未來欣賞作品時,能用更多角度去享受它、視野更廣一點;這雖然不是必要的事,但起碼應該是好事、也是宅宅們樂見的事。

至於,為什麼會想放四、五格漫畫,有兩個簡單的理由;首先是不想讓部落格太嚴肅無聊,我們可以嘗試創作四、五格漫畫(可以多弄一些有趣的題材),設定好人物的基本樣貌之後,就由各位自由發揮;第二個理由在於,實現BuDu的夢想,BuDu提到四格是畫漫畫的基本功,我本身也對它有興趣,喜歡動漫的人多半應該會想要嘗試畫圖,我想這是一個讓各位訓練自己的不錯機會,當大家未來失業時,我們也許還能一起畫漫畫當漫畫家呢。

參與的各位也許不見得兩件事都做得來,這點沒關係,只要選一個來做就行了,不善長動漫評論就畫四、五格,不善長畫四、五格就寫動漫評論;但理想上,還是希望大家多多嘗試兩邊做,這樣才能讓部落格豐富起來。

談完了上面胡亂湊的東西後,進入比較具體的部分;首先是,對於動漫評論的內容,我大致勾勒了幾類主題:

1、劇情評論——如分析故事漏洞、故事與現實世界的投射、討論故事中提到的議題(比如說,什麼是正義、誰才是對的、某某某說的話有沒有道理)、預測劇情發展、猜測作者在某個部分想表達的意思等等。

2、比較評論——如對同一系列的作品做比較、對相同題材或情結作比較等。

3、單一作品的綜合性評論——顧名思義,就是對一部完整作品做綜合討論的意思。

4、AC文化評論——不包含遊戲類的動漫文化探討。

5、技術類評論——如對作品的故事構成、音樂運用、細節表現、聲優等的分析評論。

6、背景知識分享與評論——如作者的故事、創作秘辛或源由等。

作出這些分類的目的是讓大家可以有個寫作方向,不過我沒有把握這樣的分類是不是恰當或者完整的,各位有什麼想法都可以作更正。一方面,也許這樣的分類也可以作為部落格文章分類的項目名稱。

然後必須注意的是,我們不打算分享資訊,例如介紹這個月有什麼新動畫,或者介紹某部作品在說什麼,這種東西可以輕易被任何愛好者挖掘,並且自己看了就會知道,我們不必大費周章PO這種主題(上述第六點算是一個例外,但雖然那可能會是資訊分享,還是有相當程度不普遍為人所知)。不過,在做任何評論時,基本的故事架構可能會需要先寫出來,你必須考量到也許有人沒看過你要評論的這部作品,但這完全看寫評論的人的想法,其實不寫也沒關係(要寫到什麼程度也都是自己的自由)。

我們甚至可以設定年度或半年度、季節性的主題,例如今年的主題也許是先寫關於台灣動漫創作委靡不振的分析,然後大家去想、去找相關的資料,找時間寫個幾篇發佈這樣。這算是額外的活動,也讓每個成員能有個共同主題互動的機會。

另外我還有個意見是,我們不要寫以某一集或某一話為主題的評論,因為如果這樣寫,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每一集、每一話都要分析評論,若突然心血來潮對某一集或某一話想寫評論時,請換個標題,不要牽涉到集數或話數。

除了上述這些關於動漫評論的看法以外,關於四、五格漫畫,大致上就是大家畫個自己想用的「頭像」;目前成員有四個人,四、五格漫畫原則上就以這四個人的故事為主(也就是仍然可以搞獨角戲,或者畫其他角色到故事裡),大家各自在畫這四個人物時,起碼「頭(臉)」的部分必須畫得像(但畫風仍然可以改),剩下的就自己構成。

最後,我把前面工作重述並將其餘工作列舉出來。首先是關於動漫評論的概觀,各位有什麼看法或歧議,或想補充些什麼,可以直接回覆提出,我們再做進一步的討論。其次是,四、五格創作的計畫確認,沒疑問之後,大家就開始準備設計自己的頭像(黑白、漫畫式、原創;不過若畫成四、五格後要黑白或彩色是自己的自由囉)。第三,將部落格的名稱作決定,目前初步設定是「巴豆吃它」,這個名稱來自於BuDust的諧音,「巴豆」本身也有「肚子」台語的意思,如下圖意示圖:


至於部落格平台,原則上用的是GOOGLE的BLOGGER,目前是已經建立了名稱為BuDust的帳號,因為是剛建立的,所以名稱還能再改;這部份就是包含平台的中文名稱、帳號名稱(跟網址有關)的設定,希望大家提供意見(另外說明的是,這是我們四個人的獨立組織,不會跟裏想箱掛勾,你目前看到裏想箱裡的這個版塊「巴豆吃它窩」,是未來會隱藏起來作為我們自己行政上討論的空間而已)。第四點,我們也需要一個響亮的口號,這可以作為未來宣傳用的文字,好比「全世界御宅族囧起來」之類。

第五點,關於我們需不需要特別徵稿,或者該不該轉貼別人的文章?這部份我目前沒有想法,各位可以想看看。第六點,希望大家可以說明一下自己擅長或想嘗試的評論方向或工作,這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的分工;然後另一方面,若有「熟識」對動漫評論工作有興趣的人,可以拉他進來一起經營,不熟識者我們可能採取徵稿或者一陣子的互動後再作決定,因為這關係到合作上某些細節的問題。

最後一點,則是關於我們LOGO的設計,這包含網誌的介面大圖,以及連結用、宣傳用的小圖等等,大家對動漫評論這個主題,或者對我們的團體或部落格名稱有什麼聯想圖像的好點子,都可以提出來,甚至畫出來。

各位看完後,請用回覆簽到一下(必須先註冊成論壇會員),可以的話也分享一下初步的意見;文章可以慢慢消化,我們至少有一、兩個禮拜以上的緩衝時間,請大家仔細思考,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任何形式的建議與提問;希望這個合作可以成功實行,期待各位的參與。(DUST,2009/03/07)

我無聊也畫了性轉版,不過肢體不理想到處都怪怪的,於2009/07/03。


—————

巴豆吃它勞動節吃到飽討論會
—會前議題統整—

討論會發起人|DUST


一、會議目的與流程

由我跟BuDu從事面對面的討論,根據設定之議題從事對話並做出初步結論;討論會結束後,我會將討論成果發佈到論壇上給其他成員閱讀,並期待進一步的對話與行動。

此次討論主要是釐清BuDu個人的企劃適應狀況與對目前進展的反應;一方面則是藉此嘗試找出突破目前困境的方法,以及面對現有企劃上的各式意見之處理。


二、討論細目

01、企劃整體概觀有無疑問;對成功運行後的基本想像。

概觀:部落格、動漫評論、以創作為主、四五格漫畫的支援。

02、推廣動漫目標的確立,此將影響未來評論的方向。

初步的目標:推廣動漫,以及平反偏見。

03、創作方向的釐清與探討。

BuDu與我,各自對動漫評論的性質、方向、文本作簡單的討論,瞭解自我能力與挖掘更多可嘗試的目標。

作法:詢問看動漫時的焦點與印象深刻的文本、喜歡的類型或實際作品。

04、自我學習的方法。

目前有的構想:多看(動漫)、多聽(評論)、多寫(創作)、學習英日語文。

細節上,就是掌握充足的資訊、成員間的分享機制(並瞭解各自的專長興趣)。

05、專題思考。

除了核心價值的專題(推廣動漫、作評論的用意、對御宅族文化的平反或探討等等),我們還可以從哪些方向下手,包含永續的(好比永遠都可以有新番評論,或者永遠都能分析動漫市場與文化)、個案的(好比萌是什麼?特定的音樂專題,像是NT10提出的例子、時事上發生的動漫相關事件評析,像是看漫畫殺人之類)。

這項細目的討論主要還是在於核心價值專題上面,因為其他專題隨時都可以新增與變換,我們只要大致想一下即可。

06、團隊群體動力的思考。

這跟我們行動的積極度有關,好比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模式從事互動甚至督促;現在的論壇版塊會是一個未來內部互動的核心場所,在裡面從事政策上或評論上、資訊上的討論與分享;接著,我們需不需要開專題的討論會?如何更緊密地連結團員間的互動?起碼,一開始互相先留個MSN吧。

07、瑣碎事務與其他。

名稱問題、圖騰問題、部落格架設時點、確立每個人的意見、大家的第一篇評論、其他沒想到的。


三、筆記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UST,2009/05/01)

詭異故事的四格草稿,於2009/05/27。


—————

巴豆吃它勞動節吃到飽討論會
—會議記錄文—


前言

很高興我們從事了第一場面對面的討論會,讓許多議題細節能夠快速釐清與思考;這次BuDu跟我總共討論了五個多小時,除了原先規劃的議題外,也談了許多各式各樣關於動漫的話題,在此我主要還是將會議議題記錄撰寫出來,以供各位參考與回應。討論會的會前議題資料,詳見於此:http://dreambox.why3s.tw/viewthread.php?tid=713&extra=page%3D1

企劃概觀、部落格建立

在概觀上我跟BuDu都是維持原始意見的,這包含我們對團隊工作的基本想像、從事創作的方法、發佈與討論平台、以評論為主四五格漫畫為輔。我們以部落格形式從事發展,而在論壇的討論版,將作為內部討論與資訊的支援。

目前我已經建立好新的部落格,並且發佈先前給各位參考的動漫評論文章作為測試,因應我跟BuDu的意見,放棄了原本「巴豆吃它」這個名稱,並且構思了幾種方案,在幾天前我以MSN跟各位成員確認後,決定改名為「極誤動匙(ANIMEVT)」,並且將描述語設定為「拌字動’s 漫動作」,今後也將以此名稱作為我們團隊的名子。

部落格位址:http://animevt.blogspot.com/

部落格為三欄模式,今後將陸續於左兩欄掛上如留言版、最新回應、我們的簡介、外部連結、我們的LOGO、來訪名單、人數統計等資料,若對部落格樣式風格有異議,可以提出來討論,而原則上我們大概每年會更換一次風格。

另外,因為我對Blogspot操作與修改還稱不上熟悉,若有經驗的成員請多給予支援。而一方面,也許我們該構思我們可以用的LOGO了(掛在標題,或者作為連結圖),請大家撥空設計一下。

行動的目的與對象

這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影響著我們的撰文,以及對外宣傳、自我抱負的根基,當初的理念建構在推廣動漫以及次文化平反,而我們也在討論會上想出了新的突破意見,希望各位成員能仔細思考,評估這樣的目的是否妥適。

推廣動漫這點初衷是不變的,不過我們應該細分對象,原則上我粗略地將對象區分成三類:外行人、宅宅、專家。這三類人只是區別在於把動漫視為多重要的生活元素,名稱也只是基於分類方便,沒有特別的意思。我們必須思考,我們從事的推廣工作究竟是想影響誰?並且影響到什麼程度?與怎麼影響?原則上,我傾向於把前兩者設定為我們推廣的核心,至於對於專家的推廣,則是採取自由決定的。

這麼做的用意是,前兩者的為數龐大,而且我們成員都有能力做到基本的推廣工作,而不需要太專業的知識素養,當我們埋首於如何研究動漫發展與文化議題時,我們只是不斷地在消滅信心,並且無助於讓外行人與宅宅加入動漫世界與循序漸進步入更深領域的範疇;換言之,把太專業的題材拿來研究與介紹,除了吃力不討好,我們也很難有理想的回饋與推廣成果。當然,這不是說我們拒絕這方面的討論或創作,而是說,我們應該更在意如何對普羅大眾與宅宅們投注心力,讓他們得以深入與接觸不一樣的動漫世界。以及,當我們有能力從事專業的動漫研究時,也不吝創作分享,只是那可能不是團隊的首要工作。

團隊的目的(目標)會影響我們的共同創作題材,如上所述,如果成員對專業的評論有興趣,那就是個人自由的創作方向;這樣的區別實益在於,起碼於成員的創作信念上,主要在意的會是團隊目標:「如何讓外行人接觸動漫、如何讓宅宅除了娛樂以外還看到些其他的東西。」在這個目標之餘,也還是能依自己的興趣從事深入研究。

再者,則是平反的方面,就我個人意見,其實有點感覺老掉牙,平反動漫都是宅宅們經常有的共識,而且隨處可見也為時已久,這究竟還能做些什麼新的創舉實有疑慮;比起找議題平反,我覺得「發揚動漫」是個更好的概念,它也包含了當有人提出對動漫的質疑時,我們基於捍衛的理由而駁斥對方(轉攻為守),除此之外,「發揚動漫」也有更積極與陽光的意義,在於推廣、發掘新事物、帶領各種風潮。

因應目標的創作方向

上面兩個目的目前比較像是精神指標,具體作為尚有待建構;不過我目前有想到幾個點子,應該可以作為初步的發展工作。當然首要的,就是創作議題的挑選,以及論述上的深入淺出。

議題挑選方面,依據對象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好比面對外行人,討論《七龍珠》、《火影忍者》、《航海王》、《櫻桃小丸子》、《哆啦A夢》等這些廣為人知或帶有童年意義的作品,會是比較容易引起注意的方法;面對宅宅,則可針對大家喜愛、反應熱烈的作品切入,好比《反叛的魯路修》、《EVA》、《涼宮春日的憂鬱》、《K-ON》等(我隨便舉的),或者,分析宅宅們評價動漫的基準,去探索受歡迎的片子的要素(例如強大的劇情或者萌)。

另外,動畫電影也是一個重要的評論方向,包含一些重要的特別篇;像是宮崎駿系列、國外的真人翻拍(之前的《七龍珠》,還有最新情報的《驚爆危機》)、近期的重要電影(《EVA 2.0》、《交響詩篇劇場版》)、柯南的電影版與特別番(與魯邦三世對決)、迪士尼的動畫等等。因為電影的量比較少,我們也許可以要求成員們至少要追新的動畫電影。

最後,新番的評論也許也是重要的,在初步的觀察上,大部分的宅宅比較熱衷於新作品(畢竟,在追的一定會看,但已經看過的卻不一定會回顧,或者鮮於追舊番);在這個方向上,掌握最前線的評價情報就很關鍵(像是逛口咪卡),宅宅們注意哪些環節、喜歡哪些人物有助於我們掌握作評論的核心。

BuDu與我的個人創作取向

這是確認大家的專長與興趣嘗試的議題,有助於未來合作上的分享,當然,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大家思索與掌握自己的能力,並且在心裡留個底,算是創作前的一種心理準備。

BuDu提過自己的評論將會著重於畫面技巧的呈現上,具體的例子像是東西方人物線條的差異(他提到,西方人物重視肌肉曲線與壯碩的體格;我的觀察則是,西方角色的表情特別誇張、豐富,這也許也跟輪廓深有關);在討論會中,我也問了BuDu其他評論的點子,以及一開始打算嘗試的題材,他提到會先從動漫發展開始談,包含日本動漫的起源、受西方的影響,以及持續至今的演進,算是一個頗龐大的題材。

我對這方面的題材沒什麼概念,可謂極為貧乏,不過BuDu還是跟我聊了一些早期動漫的發展狀況,以及一些批判性話題(像是,「誰屬於這時代的動漫大師?」、達文西的色彩心理學與對美的感覺)。

另外,BuDu也提到同人誌的題材,也許是透過親身嘗試、活動觀察,或者訪問知名創作者的從事研究觀察;BuDu把它設定為一個淺在的專題題材,不過執行上可能還有待規劃。

至於我的部分,主要應該還是劇情討論,像是作者的鋪梗、結局或開場設計、關鍵劇情、與現實生活對照之類,也許我也會碰一些比較通俗的文化研究題材,主要是以個人經驗、所見所聞出發;甚至有機會的話,我可能會處理令人尷尬的題材,像是御宅文化中的物化女性、著作權問題、戀童癖、獵奇、色情等等。

希望其他成員也提出一下自己的寫作取向,也許當我們合作專題時,可以就不同的角度切入創作。

專題的無限可能

原本我把專題拿來與團隊目標掛勾,想說目標是什麼,專題就只能是什麼;不過後來想想似乎沒有這種必要,我們只要有共同創作或討論的動機,哪怕是為了培養情感,或者碰共同喜歡的題材,甚至是督促接觸新事物,都可以納入專題的創作範疇。

專題創作大概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月或季主題,然後各自寫各自的;再來是共同創作,透過討論而合寫成一篇專題文章,用的名義也許就變成組織名稱;最後是有討論,但是還是各自寫各自的,不過這也可能有分工的空間(如同我前一個主題結尾提到的)。以我個人來說我比較期望專題多是採取後兩者,因為這樣成員間會有互動,能增加一點團隊的凝聚感。當然,如果大家很忙的話,採取第一種形式也不是不行。

專題的討論目前原則上是在網路進行(也就是論壇版塊中),也許由專題發起人先拋出幾個問題與期望討論的方向或大體的內容,然後由其他成員積極回應,至於最後要以什麼形式創作(上段的三種類型),討論過程中應該隨時都能決定。另外,我們應該也可以構想大一點的專題(或者需要龐大討論量的專題),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間出來討論,我們都住宜蘭應該很方便。

除了創作以外的推廣行動

平常有事沒事我就會把好看的動畫推薦給朋友,特別是藉由MSN,比較迅速的方法是找無名小站的影片連結(無名的畫質好速度也算快),而有更新時會再傳一次;這個效果還算不賴,有效回應大概佔了一半人數。

不過須要注意的是推廣的作品,我發現有些作品雖然自己會喜歡,但是不見得是適合外行人的,也許像BuDu說的,那些有太多宅宅的語言與癖好,也許就無法讓外行人理解。

我們也許可以設置每個月的動漫推廣週,然後那週除了把作品介紹給別人以外,我們也能寫一下那些作品的推薦文發在部落格上作為介紹的輔助,當作被推廣者若喜歡該作品的延伸閱讀資料。而在推廣作品的選材上,大概以回合類型的動漫,以及已經連載完的動漫為佳,而連載中的優秀作品應該也可以嘗試。

最後,我們可以藉由分享經驗與反應,討論一下適合這種推廣動漫形式的作品性質,以作為未來在動漫推廣週選材的考量。以及除了前面所提,評論眾所熟知以及具有童年意義的作品來吸引外行人,我們也許可以找到更多的誘因來使他們接觸動漫。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哪些形式的推廣行動,我們還能再想。

其他細項與結語

最後提一下分享機制,我覺得這是成員間知識補足的重要管道,利用論壇討論版把各自所知的重要訊息或知識丟出來給大家參考,有助於大家撿到更多評論的素材,許多時候自己看到的資訊也許自己沒興趣,但搞不好其他人卻「很有感覺」;這點分享風氣是必須建立起來的。

希望各位把這篇文章儘量消化,字數雖然有點多,不過大致應該都是重要的;如果有看到哪裡看不懂,或者有任何意見與疑問或新的思考,都能以回覆提出,期待各位的進一步參與。(DUST,2009/05/06)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透過書寫來推薦作品,以《CLANNAD》為例


下面這篇文章,是我大學期間在某種因緣際會之下,透過「寄光碟」的方式來對網路上的朋友推廣動畫作品,夾帶在信裡的未公開說明文;推廣的對象並非動漫迷,所以我試著在文章裡介紹動漫迷是什麼、作品的簡介、動漫的基本知識,以及推薦的觀看方法。寫這種文章,我前前後後在不同的推廣場合做過幾次,作品包含《CLANNAD》、《好想告訴你》、《AIR》、《東之伊甸》、《Steins;Gate》、《蜂蜜幸運草》等等。

在這些推廣經驗裡,比較精彩的就這一篇,其餘的反而比較注重軟體操作說明(我會在光碟裡放進播放器的安裝檔,並寫說明文件請對方照著操作,以得到外掛字幕特效正常顯示的效果,並避免一些如MKV比較少見的影像格式傳統的播放軟體無法使用)跟作品簡介,而如果我剛好有寫評論或心得的話,我也會附上網站網址以供對方觀賞完畢後閱讀。

對外行人推廣動畫,我滿注重這方面的經營,儘量讓對方能迅速上手,也會考量檔案的使用順序(光碟裡我會用數字來分資料夾順序:先看說明文件、然後安裝軟體、修改軟體設定、安裝字型檔、正片、補充資料包含音樂集或有品質的自製MAD影片),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要看不少字,就算我改做圖文教學,作品簡介的文字應該也少不了。

這不同於在部落格上寫篇介紹文,明顯的差別在於這種文章有針對性、是寫給特定人看的,如果跟對方夠熟,甚至還可以量身打造比較特別的文章內容。不過,目前的經驗回顧來看,這些用心的效果可能相當有限,因為還沒收過任何足以判斷值得這麼做的回饋,對方通常不會主動提及關於動畫的任何想法,但即便如此,我覺得還是會繼續嘗試,畢竟次數仍不夠多,尚無法就此斷論。

另外,若你有什麼特別的推廣經驗或手法,希望你能跟我分享一下,讓我們攜手努力推坑,促進世界大一統。(DUST,2012/05/06)


—————


動畫、文化、CLANNAD與心理準備


御宅千夏

日本動畫是世界御宅族*1的主要糧食,即便在歐美,他們主要看的會是翻譯的日本動漫畫,而非歐式、美式的動漫畫(像是飛天小女警、迪士尼、海綿寶寶);不過我不清楚歐美世界一般人的動漫消遣是不是也是以日本動漫為主,在這裡我僅指對「御宅族」而言。

御宅族對動漫的熱愛與「參與」跟一般大眾面對動漫的態度很不一樣,這是容易理解的;舉例來說,電影研究者會去討論好萊塢在電影界的壟斷與商業化手法、千篇一律的災難片如何吸引人心、各部電影的特色與比較評價,但純粹基於娛樂動機去看電影的大眾,並不會去探討這類問題。而御宅族的角色其實就跟上述的電影研究者一樣,他們不是純粹只是當作休閒,而是嘗試在研究它、解構它(即便可能非常笨拙),或者根本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個現象傳達了一件事,那就是動漫作品是「禁得起討論」的;當然,即便是再簡單、古典、無聊、智障的動漫,好比說半世紀前的豐子愷畫的那種社會性、政治性漫畫,或者各地的小學生參加的那種租稅或環保漫畫比賽,都可以討論得洋洋灑灑,但御宅族的抽絲剝繭是直擊作品的,而非籠統地或脫離作品地討論例如漫畫發展、社會反應、價值觀;雖然直覺上隨便拿一張小學生的作品來指指點點並非不可能,但不會引起一群人有興趣都這麼做,這是我區分「禁得起討論」與否的一個可能判準。

日本動漫發展導致御宅族文化被刺激出來,這意味著日本動漫的內容是豐富多元的,而非幼稚only,這類文化的主體多半是青年人(18-30歲)跟青少年人(12-18歲),低於12歲以下的小屁孩很少會是御宅族,挺多只會是電視兒童。當然,去認真區分怎麼樣才算御宅族是件困難的任務,喜愛動漫與思考動漫之間的界線是模糊不清的,我不想做這種苦差事,在這裡我只是大略勾勒出來,御宅族這類群體的基本內涵,或者更貼切地說,「他們在想什麼」。

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許妳能體會我對妳堆廣動漫的基本動機,那不純粹只是分享好看、有趣的作品,而是帶有期待,就像朋友生日時,送他一本可能對他有用的書一樣,至於動漫推廣是不是要讓被推廣者產生什麼有用的知識能力是不一定的,我期待的不全在此,但我也一時說不上來。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自從高中踏入御宅圈,至今不遺餘力在推廣它,讓更多人成為宅宅,但不曾像這次特別寫篇文章,而是讓上鉤者自行去探索。這是好是壞我不知道,尤其我們又有年歲上的差距,生活的經驗也有挺大的不同,我更難預知或掌握妳的反應會是什麼;對於推廣者來說,對象的反應當然是重要的,不過不得不說,在御宅圈內的確有不少人的推廣方式令人不敢恭維。

CLANNAD

《CLANNAD》原是日本Key社所發行的美少女遊戲系列作品*2,它的主遊戲是全年齡版(台灣可以稱為普遍級),後來新出類似外傳的《CLANNAD—智代AFTER》則是18禁的遊戲。(PS:我可都沒玩過喔!)

Key社的遊戲在《CLANNAD》之前還有《AIR》跟《KANON》這兩部熱門作品,而這三個作品陸續都被京都動畫公司(在御宅圈,京都動畫公司被簡稱為「京阿尼」)改編成動畫,而京都動畫公司也因《AIR》這部作品的優秀表現一舉成名。《AIR》曾號稱為2003還2004年最感人的催淚動畫,它也是我高中時代首先接觸的第一輪作品之一,這部作品我大概完整看過三次,前兩次到結局時都讓我哭得唏哩嘩啦,而它也是我以往大力推廣動漫的作品之一;相對於《AIR》,《KANON》表現就沒這麼搶眼,加上《KANON》的結局算是「HAPPY END」,記憶就沒有這麼強烈。

《CLANNAD》是三部Key社作品中最後被改編的,這部動畫讓許多御宅族們為之驚豔,它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音樂、劇情、作畫都是首屈一指;而有部分人士透露,玩過Key社遊戲的人會知道,其實這部遊戲的劇情比動畫還更強與完整,他們極力推薦喜歡動畫的人一定要玩一下遊戲才行。

《CLANNAD》的名子來自某個奇怪語言的「家族」的意思,在《CLANNAD》動畫的劇情上,的確可以判定作品的核心題材就是「家族」,而其實Key社的這三部作品,家族在其中的分量都蠻重的。

這部動畫總共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也就是第一季跟第二季),我目前寄給妳的是第一季的內容,總共有24集(一集約25分鐘),第一季的故事挺完整的,所以不用擔心沒看第二季好像沒看到結局;《CLANNAD》在我看來是不輸於《AIR》的催淚動畫,男子漢看了都會流淚之餘,在第一季的劇情設計上也有不少有趣的情節,用「有歡笑有淚水」大概就是最好的形容了。相對於第一季,第二季的內容顯得沉重許多,兩季之間故事是連貫的,若妳喜歡第一季,那妳可以把第二季繼續看完,當然,這得等妳看完第一季之後再跟我說。

由於原作是美少女遊戲,在動畫劇情上不免就是一個一個女角色的故事;這種類似「後宮型」的動漫作品是非常多的,但《CLANNAD》至少不是濫情的那種;妳可以在動畫的OP(OPENING,也就是片頭曲的部分;至於片尾曲則稱為ED)中看到輪流展示女角色的畫面(站在研究動漫的經驗上,我個人是不太喜歡這種表現方法,這是題外話),這意味著每位角色的故事分量都很重,而非只有男女主角。

《CLANNAD》在我對看過的動漫作品分類上是屬於比較嚴肅的那類,如果有機會,我也可以介紹一些歡樂的作品給妳。而也由於它是嚴肅的,所以不太適合闔家觀賞,它需要思考、需要沉澱心情,所以最好一個人看以免分心,根據我自己的實驗與推廣經驗,看動畫要真正享受劇情一定要一個人看,這是我的強烈建議(我相信這跟電影院關燈的效果一樣,如果電影院不關燈,觀眾很容易被周遭人分心)。

御宅知識

日本每年的新動畫都有百餘部,在一月、四月、七月、十月都是新動畫開播的熱季(通常我們會稱這些作品為「春番(春季動畫)」、「十月番」之類),日本國外的御宅族追新番動畫的方式就是透過網路(日本國內則是看電視,因為新的動畫都是從電視開始播,每週播一集,播出一定集數後才會出DVD),會有「熱心」的日本國民錄影最新的電視動畫放上網路,而外國民眾也會組成「熱心」的字幕組專門翻譯,將字幕放入影片供人下載;原則上日本今晚播出的動畫,我們可以在隔天早上就能見到翻譯版本。

御宅族很少會選擇看網路的線上動畫(例如放上YOUTUBE的),因為這類線上視頻往往畫質極差,音效也破壞得很嚴重,所以宅宅們都會選擇抓檔案來看,RMVB、AVI、MPEG,甚至是MKV、映像檔,都比線上的好太多;這次我寄給妳的即是追求高畫質的MKV檔,影片裡頭有內建繁、簡、日三種字幕語言可以選擇。順帶一提的是,MKV檔在我的小筆電內跑不太動,所以電腦硬體太差不適合看MKV。

一個舒適的座位、沒有干擾的環境、一杯咖啡、一副耳機,大致上就是看動畫的最佳配備,我十分建議使用耳機,一來不會吵到鄰居又可以大聲清晰,二來耳機的封閉性通常會比喇叭表現得完整(尤其是內嵌式的,就是新型整顆塞進耳洞的那種),看動畫聲音是很重要的元素,除非妳的電腦喇叭很好,而且可以大聲放,否則用耳機還是最好的選擇。(DUST,2009/10/31)


—————

〈註釋〉

1、姑且先定義為「動漫愛好者」,至少我在講的不是家裡蹲(足不出戶、沒有社交、無所事事)。關於「御宅族」比較詳細的討論可見我今年6月寫的這篇文章:〈全世界御宅族囧起來——閒聊御宅族群體意識與偏見反抗〉

2、美少女遊戲,簡單說就是男生在玩的戀愛遊戲;遊戲介面通常都是靜態圖片的切換,以及配合對話框互動來進行,並且時常需要由玩家對劇情做出回應(比如說,某某人肚子餓了,我可以選擇做飯、買外食之類),根據這些選擇則會影響玩家在劇中扮演的男角色與女主角之間的好感,這也連帶影響到後來的劇情發展;而在18禁的遊戲中,選擇也是重要畫面出現與否的關鍵。順帶一提,《CLANNAD》的女性玩家意外地很多,根據統計占有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