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終結與開始的序幕:《命運石之門》

文/NT10


  時間流逝如此飛快。只有現在,我忍不住想對愛因斯坦發牢騷。
  吶,岡部,時間根據每個人的主觀認知不同,有時候漫長,有時候短暫。
  相對論真是那麼浪漫,同時也如此感傷的東西呢……。
-牧瀨紅莉栖  
《命運石之門》第二十二話:〈存在了解的消融〉


看完這部動畫最終回當晚,我隨即透過網購下訂它的PS3版遊戲片。

在科幻題材裡,有關時間旅行的熱門程度,幾乎讓這個主題足以獨立出來作為一大宗文類,就像拳擊之於好萊塢運動競賽電影,或武俠之於臺灣的電腦角色扮演遊戲(RPG)一樣。自從H.G.威爾斯的小說《時間機器》於1895年發表以來,超過一百年間,形形色色相同母題不同媒材的創作早已層出不窮。有些為表現真實而力求科學解釋的可能性;有些則無視因果邏輯法則,反倒形成閱讀觀感方面荒謬的趣味性。正由於物理學理論假設可能、但人類還未實現,只要創作者具備基本知識,加上無邊無際的想像力,至少到時間機器真正被發明出來以前,「時間旅行」依然會是創作系譜上不斷擴張的集合吧。

類似元素的樣本持續增加,比較基準多了,作品良莠也就越容易判別分明。《命運石之門》,正是其中近年來極端傑出的代表作。

共同演出穿越大戲:《命運石之門》的未來道具研究所同伴們。


■動畫表現

以文字冒險遊戲(AVG)為原作的《命運石之門》(Steins;Gate,以下稱「S;G」),改編動畫之質量可說相當不錯。不僅高度還原那扣人心弦的情節脈絡,各個名場面更下足工夫用心呈現,透過精準的分鏡節奏和用樂烘托,有時甚至超越了原作的演出效果。那些讓觀眾頭皮發麻、瞠目結舌的故事橋段,偶一回想起來,仍然教我後頸泛起陣陣涼意,從上手臂到心臟都要打個寒顫。雖然我對White Fox接手製作過的作品幾乎一無所知,只就S;G動畫版來論,我認為這才成軍沒幾年的動畫公司,前景是值得動漫迷高度期待的。

遺憾的是,網路上部份原作基本教義派,仍然固執表示動畫版本粉碎原作形象,這分明是不公道的評價。一般常見的攻訐主要常集中於作畫方面。遊戲原畫師huke獨到的作畫質感,無法經由電視動畫重現,當然多少有些可惜;但其特殊的材質填色,以及藉由調整紙面吸水性形成暈色效果等繪畫手法,在普通兩季動畫預算之下分明不可能達成,以此層面為批判比較,乃是非戰之罪。況且,動畫版影像雖然說不上精美,至少全篇圖面繪製尚稱中規中矩,未見明顯崩壞情形發生。重點場景也都有高水準作畫主持大局,成本分配應屬得宜。音樂方面,負責配樂的阿保剛直接挪用原作本已出色的背景旋律,頂多重新混音或加入少許變奏,同樣是適當的作法。

原畫獨特的上色方式,想照搬到動畫上是困難重重。

另一偶有爭議的問題點則是:礙於媒體表達手法限制,電視動畫一貫到底的劇情呈現,不足以完善凸顯原作多重結局各自精彩的世界風貌。此類批評顯然忽略媒介差異關於演出方面的合適性。文字冒險遊戲的最大樂趣,本來就在玩家與遊戲互動過程中經由不同選擇,使文本情節發生歧異的變化性。一般戀愛導向的AVG,由於玩家各擁其主(加上官方明定的第一順位攻略對象還不一定是最受歡迎角色,不論男性向或女性向皆然),動畫化無法投所有觀眾所好,也是無可奈何。像S;G這樣劇情導向、且有明確「真實結局」(True End)的腳本,改編以一貫路線順勢發展、避免摻雜支線元素分散焦點,已是文本轉譯的最佳方案。不同媒體間的表現力存在差異必屬當然,但若就此抹煞動畫劇組改編取捨的良苦用心,分明無視他們將好故事藉由形式轉化、向更多受眾推而廣之的努力。況且,又有多少視覺電子小說改編成電視動畫後,為講求分支路線劇情趣味面面兼顧,反而落得倉促混亂、迷失焦點的四不像下場?

萌郁在遊戲本篇沒有專屬結局,但據說在某篇廣播劇中有所補完。

舉例來說,《Fate/Stay Night》改編動畫之所以難看,當然有許多技術層面問題;其在分歧的情節元素上取捨不定,導致故事紊亂、伏線未解、部分演出意義不明等,卻才是最值得詬病之處。京アニ版《KANON》動畫同理,意圖涵括所有情節路線的後果,就是讓主角不斷趕場攻略各女角,當每位少女都有幸蒙編劇兼愛恩澤之福,原作中「只限一次的奇蹟」,於是變成廉價的奇蹟大拍賣。正因為知所取捨,S;G動畫才能有如此高的完成度,編導針對龐雜素材精確、捨得的剪裁態度,應當受到肯定。

然而,《命運石之門》雖然是我所見劇情結構最縝密驚人、原創性最高的故事之一,慢熱的情節推進卻讓它不容易被一般觀眾親近。跟時下流行在故事開頭強灌猛藥的作品不同,S;G十足日常的起步很難說是引人入勝。儘管有包括第一女主角牧瀨紅莉栖(通稱「助手」)遭遇謀殺、岡部倫太郎(通稱「岡倫」)手機簡訊意外發送到過去的時間點、人造衛星完好「墜落」在收音機大樓上、電話微波爐(暫定)發生瞬間移動機能等懸疑事件,由於故事初始階段完全都在埋設伏線,不只缺乏解釋,各事件間又無法看出其關聯性,恐怕只會令觀眾更加混亂。加上岡倫邪氣眼系的中二表現,在未明所以的前提下有時候其實相當惱人。初次觀賞時,至少前五集我是看得意興闌珊。岡倫一夥透過駭客行為察覺到SERN(影射現實中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秘密進行時間旅行實驗,揭露其違反人道倫理的實驗內容,的確有些陰謀論的詭祕氣氛;經過岡倫極其中二病的發言宣稱(兇真:「我們要搶先SERN一步,完成時光機的開發,瓦解世界的支配構造,前往混沌的未來……」巴拉巴拉),劇情也就看似朝向科學專利開發競賽推進而已。要不是普遍盛傳的極高評價,說不定我在初期就會放棄,從此錯過一部好作品了。

未來道具研究所,labman們輕鬆自在的好地方。岡倫正在大放厥詞。

由反響熱烈的結果論斷後見之明,總製作人——志倉千代丸,和編劇師——林直孝慢火溫燉的劇本策略,可算得上一次成功且遠見卓絕的嘗試。故事初期看似種種不明所以的線索一埋再埋,彷彿梳理不清的忙亂線頭,直到後期一口氣解開謎團,一波接著一波情節爆發的震撼衝擊效果的確驚人。但這恐怕是在無視商業考量下完成的冒險。就如同起用風格特異的huke作為CG原畫師、而非主流大眼萌系賽璐珞上色形式的美少女畫風一樣。很難想像志倉和原遊戲製作公司:「5pb.」的夥伴們當初怎麼可以確立如此大膽的製作方向——包括畫風非主流、劇本到第四章才開始有明顯高潮等,都是潛在不容忽視的疑慮。可能AVG玩家本來接受度就較廣、閱讀耐性較一般動漫迷強;huke在日本知名的插畫交流網pixiv上適時走紅,大概也有壯大聲勢的效果。總之,好故事不怕被埋沒,當S;G評價之高、聲勢已大到足以催生多樣媒介發表,動畫版的製播其實就是又一次錦上添花罷了。也多虧電視動畫這遠比電子遊戲更為普及的媒體推波助瀾,才能讓一眾引頸不斷猜想後續發展的原作粉絲們,有機會看到岡倫和助手跨越到命運石之門後,長此攜手、相許心意的後日談;更因此啟發如我一般平日少有接觸AVG電玩的讀者,逆流回到原作去認識更加完整豐富的世界觀。

可能在觀賞之前就事先意識到:「這是關於時間旅行的故事」,一直盼望時間旅行具體表現的預期心理,導致我初次觀賞時,始終無法集中精神去認真看待前五集穿插著陰謀論、妄想和中二病的日常描寫。直到D-Mail概念確立,我大約在動畫第六集才真正開始被提起興趣。到第九集已經是欲罷不能。自第十二集急轉直下以後令人胃痛不斷的情節,更是閱讀感官的極致盛宴!看著岡倫回還往復在永劫中掙扎苦惱、只為挽救至親的不斷奮鬥卻往往徒勞,我不自覺將他和《1984》的溫斯頓聯想在一起。可能是因為他們都以渺小一人對抗巨大極權機關,才讓我有此既視感吧。也因此到了中途,我不禁害怕岡倫最後將會如同溫斯頓,被終極的恐懼和無窮盡的絕望擊敗,終於倒伏在世界殘酷的腳跟之下,親吻那雙將他迫至喪絕人性谷地的皮鞋……。

他到底必須看過多少恐怖,才能夠達到救贖的偉願?

所幸,岡倫並不止於一人淹沒在時光洪流直到滅頂溺斃。助手——牧瀨紅莉栖,就是他無可取代的救命索。


■人物描繪

.助手:牧瀨紅莉栖


跟S;G作中其他女主角們相比,助手在動漫迷之間的支持度可說是壓倒性的高,高到簡直不可思議的地步。僅憑故事前期印象,本來還以為就是近年來人物流行傲嬌性格導致如此結果。隨著故事逐一開展,才知道助手並非僅憑單一樣板屬性收穫人氣,而是因為其性格描寫上的確有獨到出眾之處。不然,在傲嬌屬性過度氾濫的當代——或許是托釘宮理惠*1之福——雖然還是有為數甚眾愛好者追捧不斷,卻也多少引起反彈聲浪。助手怎麼能在幾乎沒有負面評價的前提下,成為本作極具代表性的人物?除了相對亮眼的外型,她那「恰到好處的傲嬌」正是惹人喜愛的醍醐味。

動畫劇組在描繪助手嬌羞閃爍的神情時,處理得非常細膩生動。

所謂傲嬌,最大外顯特質就是心口不一。往往嘴上言詞毒辣愛抵賴,心頭卻同時好是歡喜,箇中落差正為這種屬性帶來了樂趣。助手濃度適中的傲嬌態度,就展現在她初期冷淡、後來熱心的言行。尤其在遊戲中,當玩家發現助手是重度網路留言板@ch*2住民、並且順利提高好感度進到真實結局路線後,助手每一封簡訊無不用顏文字耍可愛(例如:( '・ω・)、(つД`) 之類的),或淘氣或撒嬌,字裡行間經常透出對岡倫的依賴,偶爾還不忘要笨拙的掩飾。跟她剛開始對待岡倫和橋田至(通稱「超級哈客」)往往毫不留情的冷言批判是截然兩樣,簡直堪稱最近幾年ACG界「反差萌」的代表。

瘋狂的邪惡科學家 Ver.助手。紅莉栖對岡倫的體貼,在此表露無疑。

若助手僅僅是性格表徵上可愛的人物,特色也就不過如此。會讓牧瀨紅莉栖在絕大多數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還要加上她於劇中一路走來,總是不斷給予岡倫支持的力量;那份職業科學家的冷靜和堅定,正足以成為岡倫往返在重複不斷的慘劇中,免於崩潰、發覺突破點的勇氣根源。眼看岡倫逐漸墮入絕望而於心不忍的助手,不惜犧牲色相以「瘋狂的邪惡科學家」賣力演出,使她成為岡倫和所有觀眾瀕臨無力以前,重新燃起一絲希望的心靈依靠。椎名真由理和阿万音鈴羽雖然也有不輸給助手的強韌意志,然而前者礙於知識層面的不足,無法提供克服困境的實質幫助;後者則作為劇情推進上的必要礎石,不得不以悲劇形式中途退場。況且,真由理作為青梅竹馬,跟岡倫的關係是更趨近於兄妹一樣的存在;鈴羽則是至交好友阿至來自未來的女兒,有倫理上的道德問題。同樣愛好科學、身穿白袍大衣、越是鬥嘴感情越好的助手,果然還是岡倫最適配的依靠吧。

.兇真:岡部倫太郎


一個還沒從中二病幻想畢業的大學生死小孩——岡倫起初帶給我的印象即是如此。那些跟他老成外表不相符的幼稚表現,從一開始就讓人沒有好感。我本來還想著:天哪這男主角的性格會不會太殘缺!我真的能忍受這麼不成熟的角色直到最後嗎?隨著情節進展,結果出人意料:岡倫實際上根本就是個大好人!對待朋友和需要幫助的人們總異常的貼心;之所以舉止誇張言詞狂妄,經常是為了掩飾自己體貼待人的羞澀。更別說他在最早以前,為了要挽救真由理瀕臨崩潰的心,而模仿起電視劇中邪惡博士的台詞了。驟雨之下,墓地裡,面對摯親消逝,小岡倫還沒辦法說出不符合年齡的體貼話,只好笨拙的緊緊抱住小真由理,要她作他這個瘋狂科學家的「人質」。表面中二的背後,是他纖細善良卻還不知道如何表達的誠摯關懷。當我們理解到其一切怪異不合時宜舉止的起源,來自易感溫柔的愛與呵護,種種得到合理解釋、那看似中二的行為,一下子就變得可親可愛了——這是我第二次再讀的感想。

瘋狂的邪惡科學家 Ver.兇真。阿至:「一如往常的中二,辛苦了!」

如同慢熱的劇本規劃,塑造第一印象不討喜的主角,更是高風險的挑戰。當然,不排除有玩家觀眾打一開始就覺得岡倫的個性有趣,但我相信那只會是少數。更多人恐怕都在岡倫身上看到自己少不更事時,也曾有過的中二幼稚,而忍不住自嘲或自我厭惡起來。絲毫不在意旁人眼光、只想打出焰之球或黑龍波,是屬於小學生的天真爛漫。如果你的大學室友還成天叨唸著超現實的幻想設定,想必很難不覺得他煩人。幸而岡倫並非真的怪誕又無法溝通。直到開始發送D-mail實驗後,隨著世界異動所帶來的未知疑懼,我們才逐漸認識到岡倫的內在其實極容易不安又謹慎。面對困厄,雖然會馬上顯露出退縮的神情,一旦事情與朋友有關,他仍會毫不遲疑的挺身相助。加上回憶片段針對他與真由理的過去進行補充,充分解釋其何以中二處世,原來有著不為人知的感傷善意。邪惡的瘋狂科學家:鳳凰院兇真,竟然誕生於岡倫對青梅竹馬難撫傷痛的不捨,強烈的印象落差讓我對他的觀感瞬間完全扭轉:這看似任性妄為的屁孩,骨子裡原來是真男人!

為了對抗Dr.中鉢、拯救紅莉栖免於毒手,鳳凰院兇真再出江湖!

編劇塑造人物之精巧,著實為本劇一大可看之處。岡倫前期過多誇張的中二表現,有時未免顯得無理白目;當故事來到中期以後生死交鋒的極限境遇,岡倫理所當然以認真態度試圖挽救真由理之死,過程中,那幾乎被逼到理智邊緣的抑鬱、無數次嘗試終歸死局的懊喪苦惱,模樣令人心痛,反而讓人希望他能偶爾再中二一下,說個幾句狂言來緩和低迷的心。到這一刻,我才察覺「岡部倫太郎」這名人物之描寫是如此成功。相對特殊的外顯性格讓他有著極高的原創性;加上與初期負面印象不同,在合理轉折下體現的責任感、同理心、包容力、負罪意識和不屈精神,讓觀眾不由得從剛開始的嘻笑怒罵完全改觀,進而認同岡倫雖然往往慘跌挫敗、仍不斷奮起攀掘的高尚意志,甚至要投以尊崇的敬意了。

.其他的Labman們

沒有任何角色被平白浪費,每個人物都在劇中發揮必要的作用。

助手和岡倫的形象描繪都太過出色,跟兩位第一男女主角比起來,其他人物相形之下就稍微沒那麼亮眼一點。但他們在供給推進情節的工具性功能之外,仍然有其鮮明討喜的人格特質,與岡倫互動間總能激盪出動人的火花。細緻入微的感觸,是S;G人情世故描繪上的精彩所在。超級哈客跟岡倫之間雖然整天都是沒個正經的垃圾話倒來倒去,當岡倫面臨至親存亡交迫的危機,非不得已必須收斂中二病、用認真懇切的態度請託他利用兩天時間修理時光機時,就算不明所以,阿至不禁也同樣收起鄉民玩笑話,板起認真的神情全力以赴,兩人間無須多餘解釋的友情令人動容。更別說女孩們為了挽救真由理的生命、挽救破滅的未來,總是義無反顧付出自己在世界線改變後,所保有的最珍貴寶物了。

超級哈客橋田至。有著強大的電腦電機技術和岡倫之間無須多言的信賴。

其中,鈴羽的獻身是毫無猶疑的。來自未來的阿万音鈴羽,儘管不過跟岡倫相同歲數,極權支配的明日世界讓她無從享有花樣年華的青春歲月。普通的十八歲少女,應該是在學校跟手帕交分享便當菜色、閒聊報紙影劇版八卦是非,放學後上甜點店吃一個禮拜一次的波士頓派雙份奶油加大杯水果茶半糖少冰(每週自我限量,為的是控制體重保持苗條),或姊妹淘三五成群逛個小飾品攤、拍貼、試用保養品、討論下學期要挑染或離子燙,希望讓鄰校那個男生的視線在自己身上多停留一下……。因為SERN,鈴羽從未有過這些平凡幸福。淵源於偉大的父執輩,身為「女武神」(Valkyrie)一員的自由鬥士,鈴羽自幼接受組織訓練,從懂得槍枝的握法以來,就與「巡行者」(Rounder)不斷戰鬥,火藥和桐油是她最熟悉的氣味,直昇機螺旋槳轟轟巨響只會讓她想起空襲的噩夢。死亡比肩而行,統制社會下眼底無光的群眾不會對他們伸出援手,連日補給無法取得的時候,他們只好活用求生術,依靠樹皮、昆蟲甚至泥土充飢*3,為的不外乎是爭一口氣強活下去,向解放自由國度的宿願更邁進小小一步。

未來戰士阿万音鈴羽。期望她七年後出生,能擁有和平幸福的明日。

即使將成為再也無法重返故鄉的孤獨旅者,她仍然堅定踏上溯回時間的艱難道途。嚴酷的生存環境形塑鈴羽無與倫比的強悍意志,使戰士的一切行動準則都以大義為前提*4。生在和平現代的菲伊莉斯‧喵喵和漆原琉佳,也甘願在確認了世界線改變的記憶後,回到她們改變之前較不美滿的生活;雖然各自決意當中,包含她們對岡倫抱持的特殊情感,以及對真由理可能遭逢不幸的不捨,然而兩人畢竟只是普通的女高中生,並未如鈴羽受過精神力的考驗。從一般人皆為利己的角度來看,菲伊莉斯和琉佳選擇自我犧牲的結果,轉折上多少有點不合乎人情;尤其菲伊莉斯,等於是要再一次將父親從世界上「刪除」。若不是她心中的天秤「愛情+友情」>「親情」,只能說她本身異常理智,清楚認知到「父親的存在只是世界扭曲的一部分」。但一想到他們即使長此下去,也將心不自安、生命永遠被好友真由理之死的陰霾所籠罩*5,我作為一個無能解套的讀者,不禁慶幸她們在通往命運石之門的路上,幾經矛盾糾結後還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鈴羽奉獻自己已經滿是羈絆的友情、菲伊莉斯交還一度失去的父親、琉佳放棄他終於可以不再受到壓抑的真正幸福……。她們越是甘願為了更重要的道德目標,放手讓岡倫親自奪去曾經的美好記憶,從岡倫視角去面對這一切的觀眾玩家們,就越是要為她們的善德無私感到痛心;也越能感受到人類作為一種情感動物,要想凌駕於時間之上、成為分配一切的神是如此艱難的事。也因此,當最後岡倫面臨至親與至愛的二選一時,劇本並未保留玩家選擇的餘地。從α世界線進入到β世界線,紅莉栖無法迴避的死亡看似無情,其實這才是本故事的最大慈悲:最親的真由理和最愛的紅莉栖,卻被迫從中做出抉擇,要不是助手總在關鍵時刻推了岡倫一把,他又怎能下定決心貫徹始終?

究極的兩難抉擇,已非岡倫憑藉他的堅強意志力所能克服。

按下那決定性的Enter鍵、將時間「導正」回β世界線前,岡倫勉強造作兇真口吻,做出「掌管現在的女神作戰」(Operation Verdandi)完成宣言,強做堅定的聲調中,分明帶有痛苦悲傷,情感色彩層次之豐富,完全展現出他終於走到聖戰盡頭的難免興奮,以及將永別心上人的無奈。我認為,同步率極高的聲優演出,也是本作人物構形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尤其宮野真守聲演之出神入化,實在值得一讚。


■聲優表現

通常我很少在談論動畫的時候提到聲優,一方面自認為這是比較小眾的興趣(即使在當今聲優偶像化、綜藝化的趨勢下亦然);另一方面,日本動畫中,經過完整培訓過程的聲優表現好,通常屬於理所當然。除非是新人特別差的演出讓觀眾頻頻出戲*6,或值得紀念的歷史事件*7,否則不太具有討論之必要。

值得表彰的異常出色表現另當別論。

就近動畫例舉,如《暮蟬鳴泣時》群魔亂舞般的震撼聲演,或《反逆的魯魯修》福山潤出人意表的強勢突破,都很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這些聲優代表作,通常劇味過於濃厚,尤其魯魯修,演出效果幾乎像舞台劇一般鋪張。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宮野真守聲演岡部倫太郎飽滿豐富層次的細膩呈現。

Hey mister……, I'm a mad scientist. It's so cool ! Sonuvabitch!

我對宮野真守的所知不多,近年最知名的角色就是《死亡筆記本》的夜神月,以及《剛彈OO》的剎那.F.塞耶。宮野定位似乎和中村悠一(或再早之前的綠川光)等相仿,主要以男中音青年風格表演,卻又不如中村或綠川的美聲音質來得有特色,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配音內容不多。然而,他在《命運石之門》的表現絕對不容忽視。或許是岡倫獨特的中二性格使聲優大起玩心,其嫻熟切換在「岡倫」和「兇真」之間演繹普通說話與誇飾言談的差異,成功達到該角色本質具備的娛樂效果。而岡倫聲音表情之動人,倒也非止於此類反差形式的展現。在開始察覺時間機器開發所帶來的威脅後,岡倫每每面對恐怖時,語氣間流露的膽怯不安、從喉嚨穿過齒縫的氣音,都具有相當的感染力。尤其他獨自與「叛徒」桐生萌郁的頂樓對峙,質問口吻中雜揉疑惑、恐懼、憤怒等複雜情感,繼而在受俘後為真由理倉皇求饒,完全暴露岡倫作為脆弱一人真實的不堪無力,和為了拯救好友生命、寧願拋下所有尊嚴的高貴品德*8。劇本鋪陳人性發掘本身的確巧妙,但也惟有宮野真守傳神演出,才能讓諸如此類橋段的張力發揮到最大。包括之前提到的作戰完成宣言,宮野對岡倫複雜情緒同時交融的詮釋,簡直完美到令人咋舌。岡部倫太郎之於宮野真守,說是其生涯代表作絕不為過。

誇張一點的說,正由於宮野真守傾注靈魂般投入人物塑造,使得岡部倫太郎堪稱近五年來ACG界最具創造性的角色之一。相較之下,同屬S;G演出的聲優夥伴們雖然也個個稱職,就如前述,只是「理所當然」的表現。花澤香菜(真由理)天然呆賣萌、桃井はるこ(菲伊莉斯)發送毒電波式演出,或田村ゆかり(鈴羽)悠遊在天真與嚴肅之間,對她們而言都屬於毫無難度的工作。今井麻美(助手)的本格風傲嬌聲線確實很讓人心動,不過在本劇中,由於複雜內心轉變的戲分,幾乎都集中在岡倫身上,助手聲演的大亮點,也就僅止傲與嬌情緒轉換之間的「反差萌」。至於後藤沙緒里(萌郁),大多時候只發揮「閃光的指壓師」高速打簡訊的技術,根本沒什麼開口說話的場合了——不過,她在單身公寓裡與岡倫發生衝突對峙時的發狂表現,與平常沉默正巧形成強大反差,已足以令人恐懼。

我當然沒有忘記超級哈客。如果不看看片尾聲優名單,恐怕沒人猜得到這貨裡面裝的人竟然是關智一!但稍一回想他早已教人跌破眼鏡碎滿地的經歷,就覺得那其實也沒什麼:這位以《剛彈G》主角多蒙.卡修和《驚爆危機》主角相良宗介著稱的一線紅牌,卻同時也是《哆拉A夢》的第二代小夫!而且其演出和第一代小夫之神似,普遍評價是「哆拉A夢聲優世代交替後,唯一聽不出來換人演」的高度肯定。從他近年比起主角更喜歡依有趣程度接演甘草人物的選角傾向來看,橋田至「電波.肥宅.真男人」的奇妙屬性恐怕正合他意。如關智一般熱愛破格演出的多變配音風格,總能帶給聲優宅意想不到的樂趣。超級哈客已清楚表明了這一點。

俺のこの手が真っ赤に燃える!勝利を掴めと轟き叫ぶ!!

好的聲優表現之於動畫,有提煉情感、昇華氣氛、提高角色完成度種種效益,從動畫組成部件而言,倒也非不可或缺的主菜,頂多能說是錦上添花的高級辛香料*9。宮崎駿鮮少使用職業聲優,同樣屢造高度成就不是?故事情節本身如何穿透人心,才是所有敘事創作之所能流芳千里為人傳誦的關鍵。《命運石之門》有著好品味的人物設定、適足帶動情緒的耐聽音樂、普通不落差評的作畫水準、各具風味的角色,加上堅實的聲優陣容,萬事具備,配合本身極其強大的劇本,經典名作,終究於焉誕生。


■故事原理

.陰謀氣氛

志倉千代丸和林直孝在《命運石之門》的陰謀構成上,像是盡得浦澤直樹真傳(而又沒有浦澤經常尾大不掉的問題)。轉蛋、cosplay、電器街、女僕喫茶店,和熱門動漫的卡片對戰遊戲,種種流行文化符號交織錯落,極其鮮明塑造出岡倫一行人活動的秋葉原,形成豐富寫實的生活感,是他們成功的第一步。立基於生活實感,我們再隨著岡倫的實驗活動接觸各種時間旅行理論、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飄升機、大型強子對撞器、古董電腦IBM5100等科學科技雜談,甚至認識到時空旅人約翰.提托這類曾在現實網路流傳一時的都市傳說……。當近乎真實的故事背景開始帶入似真似假的情報時,似乎便有一種異樣的魔幻感油然而生,引領讀者因信服而陷入其中。

收音機大樓,秋葉原地標。命運石之門開始與結束的場所。

此種「藉由現實標的物件襯托,提高虛構故事逼真程度」的創作手法由來久遠,且總是相當受用。而S;G劇本還更進一步。意念彷彿脫胎自《20世紀少年》的「預言之書」,在志倉和林對故事演出的精密操作下,岡倫原本自己都清楚「僅僅不過是腦內設定」的中二妄想,竟一一成為實體迫近眼前,其中驚悚不安的氛圍於是越發強烈。

當幻想的小說情節化為現實,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如何?岡倫在大一暑假渡過無盡漫長的三個禮拜,就是在描寫這樣一件事。他經常以邪惡的瘋狂科學家自居,拿著沒有通電的手機和不存在的祕密聯絡人說著被「機關」追殺的誑語;結果,SERN不但真的發恐嚇簡訊給他,還荷槍實彈殺到門口來了。他總是狂妄大話,說著要「破壞世界的構造,創造未知的混沌」之類中二帥氣台詞;結果,為了挽救同伴性命,最後他當真必須破壞世界的構造(改變真由理和紅莉栖死亡的「預定事實」),創造未知的混沌(到達未來無法預測的「命運石之門」世界線)。原先不過是吹牛的種種瞎扯狂言,在收到第一封挾帶有果凍圖片的要脅後,玩笑話逐漸不再只是兒戲。觀眾正覺得這鬼話連篇的中二小子沒救了,想不到就像要證明岡倫所言非虛一樣,恐怖威脅隨即無端降臨。毫無預警的暴力信息,成功為本來看似學生社團輕喜劇的故事,蒙上詭譎陰森的氣氛。編劇巧妙將兇真的中二妄想,和其之後所經歷的冒險做一番呼應,可說是用心良苦。

萌郁一身勁裝,手中槍口射出兇彈、擊碎了岡倫一行的和平生活。

.意外性

說到底,這20世紀少年風格的陰謀刻劃,不過是過程中的小小醍醐味而已。我以為,《命運石之門》敘事方法上,最高明之處是在於其總能藉由誘導和注意力轉移,造成劇情或人物「意料之內的意料之外」。什麼意思呢?以鈴羽的真實身份為例,從其平常奇妙的行為和用語看來,很容易就可以猜出她其實來自未來或其他時空,但當她打開墜落在收音機大樓的人造衛星艙門時,我仍著實吃了一驚:那玩意實在太像人造衛星了,殊不料竟然是時光機*10。直到鈴羽開口吐露真身,觀眾又要更吃驚了:想不到她就是約翰.提托!男性的網路匿名,加上動畫中的男性配音,讓人根本沒把她跟他聯想成同一個。早知道她是未來戰士屬於意料之內;約翰.提托的真面目,卻又是意料之外了。

瞬間就能徒手打倒四個持槍成年男性,鈴羽的身手不容小覷。

編劇分明清楚時間旅行題材幾乎要被玩透──尤其如「回到過去,拯救未來」的情節,至少就有《魔鬼終結者》、《七龍珠》、《哆拉A夢》等名作,乾脆毫不避諱老梗。只是比起眾多來自未來的前輩們,結合現代都市傳說──約翰.提托身份的鈴羽,在真實情境加持下,顯是更富有翻案的趣味性和逼真的說服力。

本劇中最讓我震驚的三個橋段,此為其中之二。其一則是在此之前,菲伊莉斯發送D-mail那次。我必須承認,從一開始我就太小看這個劇本,一直認為菲伊莉斯不過是用來服務觀眾視聽、某種符號化的樣板角色(童顏巨乳美少女、貓耳女僕、嗲聲嗲氣……);殊不料其定位不但舉足輕重,甚至一涉入劇情主線,便為故事投下前所未有的震撼彈。幾次實驗早就坐實了「D-mail可以改變未來」的設定,卻從沒有變化的如此劇烈:整個街區完全消失了!已深植秋葉原十數年舉世聞名的御宅文化,只因為一封簡訊就連根拔除,半點痕跡都沒有留下。當觀眾隨著岡倫忙亂的視線數度望去,看到原先應該是「安利美特」或「虎之穴」等ACG集散的店舖,竟而變成在門口展售著風扇的傳統電器行!突臨巨變,一切不安的寒意霎時爬滿背脊,令人汗毛直豎。我想,當時自己的表情一定就跟岡倫一樣驚恐吧。那是發生在動畫第九集尾聲時候的事。

看似純賣萌的電波貓娘,卻掌握著故事極其重要的關鍵。

其三,當然是牧瀨紅莉栖「即將發生」在β世界線中,已經「曾發生過」的慘劇──紅莉栖之死:

  至今為止的D-Mail全都被取消,將世界線返回原樣,那裡是──
  SERN支配世界的反烏托邦不會出現的世界線。
  真由理不會死亡的世界線。
  然後,在那條世界線上……
  牧瀨紅莉栖會──
  死去。
-岡部倫太郎  
《命運石之門》第二十話:〈怨嗟斷絕的細胞凋亡〉


鮮血的結末,是岡倫不願面對的「既定」真相。

「牧瀨紅莉栖倒伏在血泊之中」,是打從劇情一開始就寫定的前提。由於世界線的變化而導致助手「還魂」復生,雖然一時間讓岡倫和觀眾都感到困惑,卻也在未來道具研究所的夥伴們嘻笑打鬧中,使人不自覺淡化此事印象。再加上從動畫第十三集開始,我們隨岡倫疾走亡命,心緒全聚焦於「如何避免真由理絕對喪命的終局」這件事上。奔波輪迴之間,紅莉栖總在最適當時機給予岡倫提示和鼓舞,兩人面對迫近危機而日益融洽的默契與持續的感情增溫,形成他倆往後亦將相攜相扶克服難關的當然印象。竟不料那不過是一時錯覺。經歷千辛萬苦把所有的D-mail回收完成,岡倫正可以IBN5100刪掉SERN的監控紀錄、導回真由理平安生息的世界線時,原初世界線那令人恨不得刻意遺忘的暗紅色畫面,竟在回歸之前再度閃現眼簾。重大兩難就此成型:留在α世界線,椎名真由理的命運將必然朝著「2010年8月17日死去」收束;回到β世界線,則要面對牧瀨紅莉栖「已於2010年7月28日遭刺殺身亡」的既成事實。岡倫百般苦惱未果,只一再想起這段既短暫又漫長的時間以來,曾經有過的種種:

  這二十天來,我們有過好多次衝突,相互鬥著嘴,也相互向對方傾訴。在我走投無路的時候尋求幫助的對象是紅莉栖;安靜聽完我的話、相信我的人是紅莉栖。18歲就在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的天才少女,總是一副冷靜要強的樣子,自尊心高又愛管閒事,而且非常認真率直。我一直都被她所說的理論折服,將她話語銘記在心,目光追隨著她的身影……。

  並不僅僅是夥伴……
  對於我來說,牧瀨紅莉栖是……
-岡部倫太郎  
《命運石之門》第二十二話:〈存在了解的消融〉

最初發生在收音機大樓懸疑未解的謀殺事件,至此終於前後呼應,成就慎思精密的劇本機關。不見破綻的殘忍布局,逼迫岡倫唯有選擇──並且背上永恆的傷害。告白之日也是告別之日,時間在相愛的擁抱親吻中流逝飛快,生死兩隔的時刻終將到來。我一方面感嘆編劇如此纖細感性,寫出兩人既可愛又傷心的愛情故事;一方面也忍不住埋怨編劇如此無情不仁,竟然給了我們「有情人終無眷屬」這般惆悵心碎的結局……。

「比任何人都重要的人……,我是不會忘記的。」

若故事到這裡為止做結,雖然帶有悲劇色彩的尾聲遺憾,令人情感上難以滿意,仍然是個精心謀策、首尾連貫的好故事。但志倉和林並沒有就此打住──也幸好他們沒有就此打住。動畫第二十二集片尾,看似字幕名單跑到一半正要收播,背景卻傳來手機震動的聲音。同樣來自2036年、卻和α世界線的打工戰士不同人的鈴羽,捎來自β世界線未來的信息,就是通向命運石之門的最後路標。


■完美結局

β世界線的鈴羽(下稱「β鈴羽」)來訪著實出人意料(我真的被第二十二集片尾的手機震動嚇了一跳),但又如此合情合理:既然β世界線曾在西元2000年出現過約翰.提托的紀錄,那就表示「鈴羽作為時間旅行者」的事實當然成立。因此,一切已成定局的命運亦將得到轉圜空間。β鈴羽提到有關未來將面臨第三次世界大戰,固然令人沮喪,更能理解岡倫之所以憤怒的理由──犧牲了夥伴們的記憶、鈴羽的未來,以及紅莉栖的生命,以為終於救到真由理,也阻止世界敵托邦化,改變的結果卻造成五十七億人口死於戰災!幸而時間旅行理論已在此世界線的未來被實用化。時光機,燒盡世界的火種源頭,也是拯救世界的必要工具。得力於物理方式的時間旅行,終使得「未來的岡倫」的世界線變動法則可以實現,並藉由「現在的岡倫」繼而推動。

β世界線,2036年的未來阿至已經將時光機順利完成。

「透過造成既定觀察現象(紅莉栖倒在血泊之中),藉此欺瞞世界的觀測者(過去的岡倫親眼目睹),導致世界線不再向『紅莉栖之死』收束,劃定嶄新的未來。」這就是「掌管未來的女神作戰」(Operation Skuld)的最終步驟。即使當中分明牽扯了測不準原理、哥本哈根詮釋等量子力學的複雜玩意,遠比「中鉢論文」的處理思路要刁鑽得多*11。編劇仍能夠在維持理論嚴謹性的前提下,簡單清楚的向我這樣毫無科學背景知識的觀眾交待周全,更再一次顯示本劇在因果關係方面處理得層序井然,足以形成充足的說服力*12

不過事實上,我在第一次觀賞時,並沒能完全意會岡倫作戰計畫想表達的因果關係,卻仍然不自覺被引導到「期待岡倫能克服難關、達成任務」的思緒,主要是其從極端絕望(紅莉栖遭到岡倫親手誤殺)轉進至一線希望(紅莉栖有確實被拯救的方法)、曙光乍現的氣氛營造太過成功,情感的衝擊遠超乎我對脈絡合理性的理解需求。能做到「藉由情節起伏設計,使觀眾讀者完全將目光全神集中在人物命運上」,才是這個尾聲轉折點厲害之處。

彷彿走盡漫漫長路,岡部倫太郎的時間歷險過程中,曾經不得不有過許多犧牲,身心靈飽受煎熬,再堅強的心智恐怕也會烙下永難遺忘的傷痕。遠大的目標而言,他因此阻止了世界化為極權構造,也阻止億萬生靈塗炭的大戰,但這對他來說都不太重要:就算身心俱疲遍體鱗傷,支持他一路往前下去的,只是「拯救所愛之人生命」這相對微小、也更有人性溫暖的期待。宿願終於達成,他最後來到的世界線沒有時空旅人、沒有時光機、沒有D-mail,明日無可預測,前行之路沒有既定命運存在。也許這個世界會有其他可怕的事情發生,但只要夥伴們都還平安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對岡倫而言,未來一切必然都將充滿了希望。

苦旅長途,幾番傷痛,只為了這再次相逢的一瞬間。

喧囂雜沓的人群中,他和她如命定般偶然相遇,彼此跨越世界線的共同記憶與相思想念,終得以就此延續下去。《命運石之門》全劇到此堂皇完結;而屬於他和她的更多故事,則才正要從這裡開始創造。(2013/11/04)

  未來的事情無人知曉,所以它才如同這重逢一般,擁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這正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
-岡部倫太郎  
《命運石之門》第二十四話:〈終結與開始的序幕〉


收音機大樓,秋葉原地標。命運石之門結束與開始的場所。



──────────────
*1:日本知名女性聲優。雖然其最先開始有名的演出角色是正太系角色,如《十二國記》的泰麒、《鋼之鍊金術師》的阿爾馮斯.愛力克等,近年最為人著稱者則大多是高音聲線的傲嬌蘿莉。如《灼眼的夏娜》、《零之使魔》的露易絲、《旋風管家》的三千院凪、《龍與虎》的逢坂大河等。由於音色辨識度極高又清一色傲嬌,其嬌蠻的聲音表現順勢帶起傲嬌風潮。

*2影射現實中日本當地的網路大型綜合留言討論版2ch。大致上是類似台灣ptt或komica的網路空間。

*3:遊戲中,打工戰士在肚子餓的時候曾傳過一封簡訊,提到她諸如此類的野外求生飲食指南。看在一般人眼裡不過一笑置之的怪調幽默,但卻分明是殘酷且親身經歷的實情。

*4:為著「想念父親」這再純真不過的願望,前往公元1975的任務中途滯留2010年,是戰士.鈴羽唯一一次隨由情感而動的小小任性,竟因而導致任務失敗的無情苦果,抹煞其作為戰士的生存意義。編劇此筆操弄人物因果造化雖然極其精巧,卻是絕非能讓任何人忍受的悲慘發展。幸而岡倫還可以透過D-mail有限度的重構世界線,讓「橋田鈴」晚景終不致於絕望淒涼,達成她作為「約翰.提托」的最後任務。

*5:遊戲中,若岡倫(玩家)最後無法下手、將針對改變琉佳性別的D-mail發出,則故事時間軸便依此下去延伸:真由理死亡、岡倫心底永遠背上見死不救的自我譴責、琉佳悲傷中認定自己也是「共犯」,兩個自認有罪之人結為連理,誕下嬰孩,賦名來自他倆共同的最好朋友:「真由理」。在短暫數年的平凡幸福之後,等待SERN支配的敵托邦到來,以及岡倫在β世界線將於2025年必死的命運收束──是為結局之二:「背德與再生的連結」。

以真由理的生命作為交換,那孩子未來終將面對SERN的極權控制。

*6:例如茅原實里之於《天上天下》。最慘的是,當時她身邊盡為久川綾、關智一、保志總一朗、三木真一郎,甚至池田秀一等老手怪物,聲質優劣落差太明顯,根本是場虐殺。

*7:例如《哆拉A夢》聲優的世代傳承。

*8:請仔細品味《命運石之門》動畫版第十四集。該篇在極短時間內處理多重的故事轉折,而且一切都在自然而然當中推進演出。從岡倫又一再「救援失敗」的苦惱、轉而思考以「發掘萌郁攻擊動機」為突破點;緊接來到岡倫對「必然發生結果」無能為力的絕望,又在助手鼓勵下求援、振作;兩人統整事件重點期間,再經過鈴羽補充完備;最後以鈴羽揭曉真實身份作為尾聲爆點,兼作成鋪陳下回情節延伸的懸念。本回劇本將複雜的故事脈絡處理得有條不紊,並把主角岡倫的情緒起伏變化推到極限,形成極大張力同時,更完美發揮承先啟後的劇情功能。這第十四集的劇本構造,堪稱範本級的巧妙。

*9:當然,以《命運石之門》為例,若把宮野真守的聲音換掉,不論對這部作品或整個ACG界而言,都將會是個損失,那是因為他的聲演已達到具有不可取代性的價值。就像是關智一怒吼的「爆熱──閃光掌!!」之於《剛彈G》,或緒方惠美焦慮的「我不能逃我不能逃我不能逃……」之於《新世紀福音戰士》一樣。

*10:志倉在訪談中有提到,時光機的機械設計以圓筒狀、側邊搭載太陽能板的「類人造衛星」造型,就是有意要誤導玩家的想法。

*11:阻止中鉢論文誘發戰爭的理路,大致上是:「避免真由理取得金屬烏帕轉蛋→真由理「必然」遺失烏帕轉蛋→紅莉栖撿到、放入論文檔案夾的『真由理的烏帕』,不含金屬成份→中鉢『必然』搶走時光機論文→中鉢論文順利通過海關金屬檢測儀→既定的貨倉起火導致論文燒失→時間旅行理論未能實行→時光機器開發競賽不再→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此乃典型的蝴蝶效應。

造化弄人,小小的轉蛋玩具竟然成為撼動世界的關鍵。

*12:然而就如β鈴羽所說,他們所推導出的世界線異動方法,也有可能捉錯用神(說不定,中鉢因為紙袋裡少了金屬烏帕的重量,就把它一併帶上客艙,使論文免於祝融;或說不定,遭到電擊倒下的紅莉栖,會因為肌肉麻痺加上氣管被岡倫的血液堵塞窒息而死)。時間旅行對時序造成的影響層面,畢竟難以蒐集足夠樣本提供驗證。但經歷過種種波折,想必不會有人認為最後得以抵達平穩世界的發展太過一廂情願:在重重的磨難和抗爭之後,岡倫等人的勝利和幸福才是我們所希望看見的。況且,那本來就是非常有可能存在的未來,不是嗎?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她和他和他們的事情:《冰菓》

文/NT10


故事找上我們,就像鬼影需要精實的肉身。
──Joyce Carol Oates 


以前我老師曾經說過,小說是現代文學的「菁英文類」,一流的小說就是各種文字技巧的展場。所言有理。不同於散文的實事求是或詩作的無所定式,好的小說家除了能夠以精準表述的語用文字技藝作為基本功,充分顯現自己平常見微知著的細膩生活觀察外,還需要兩項常人難得的能力:一、天馬行空又引人入勝的想像力;二、整合情報且擅於架構素材的組織力。推理小說類型因為起始於強調獵奇蒐怪的娛樂性「事件」本身,過去經常被拒於正典文學討論之外。然而,「偵探人物」所具有的可能性,其實正同於任何小說家所具有的可能性:透過組織力拼湊線索還原事件、透過想像力補充空白推敲動機、再透過精準明白的表述力勘驗事相說服眾人。或許,推理小說在形式上才更貼近「小說」的本質也說不定*1。唯一差異在於,「偵探」的存在經常與現實脫節(你真有認識什麼當偵探的朋友?那怕只是徵信社抓猴仔也好?),若再加上本格派刻意渲染犯行手法,只求技不驚人死不休,的確就少了映照我等現實生活的意義,徒具表象感官刺激的娛樂價值了。

因此,社會寫實推理比起本格派,往往更容易跨入正典文學大門,即在於它較能夠觸動讀者除卻純粹刺激之外,更深一層的思考。然其中過於厚重的社會議題、時移境遷的歷史隔閡,或地域文化風俗的理解障礙,有時候反而無法如預期扣人心弦。例如松本清張最經典社會派名作《砂之器》,其中鐫刻有關痲瘋拒斥和村八分*2等舊時期社會陰影,在上世紀六○年代的日本也許驚世駭俗;但故事來到現在,恐怕連日本本地年輕人,都無法體會其中的喻世意味也不一定*3

較之於極盡奇想天慟之能事的本格派,或挑戰社情卻有時失於疏離的社會寫實派,九○年代以後才開始獨立一格、經常被人忽視的日常推理,透過對平凡生活瑣碎小事的解謎過程,在這個強調個體個性的當下,反而更能夠引人共鳴。透過《冰菓》動畫版故事,我確實感受到這樣的可能性。而主角奉太郎擅於完備敘事以還原「假設」的表現,也更加明顯體現出「偵探」與「小說家」高度相仿的特質。

文化祭開始!古籍研究社戮力同心……嗎?


推理之必要

要形成日常推理的合理性有個先決難題:為什麼我們需要推理?不像正統偵探故事總圍繞著綁票、謀殺、爆破或恐怖攻擊等極限事件,有著不得不訪真追兇的正義需求;相較之下,日常推理的標的經常無關緊要。「為什麼我會被反鎖在社團教室」、「為什麼律己甚嚴的數學老師會搞錯教學進度」等枝微末節小事,可能你我閒聊間隨口兩句就會帶過的話題,又怎麼順理成章當作推進故事的主要素材?米澤穗信採取的作法,即是以人物性格的特殊性來引導。

「私、気になります!」臉上亮起好奇光芒的千反田,及苦主折木。

我,很好奇!(私、気になります!)」千反田愛瑠,地方名族千金,容姿端麗、親切和善、成績優秀,同時也是天字第一好奇寶寶。打從她無意間跟折木奉太郎一同加入已無人丁的古籍研究社以來,就在各種大小事上發揮過人的探知欲。作為營造情節趣味性的對比人物,和千反田過剩的好奇精力相反,折木則是以閒適生活為本的無為者(劇中趣稱為「節能主義」)。經過其密友里志的有意鼓譟下,天生具有優異推理分析才能的折木,為了滿足千反田排山倒海而來的各色疑問,只好不斷為種種事件絞盡腦汁,費心思量合理解釋,至於「節能」的高中生活也就距離他越來越遙遠……。

由於創作核心強調日常,既然不能在事件上編織得怪異殊奇,藉著特別個性的人物以帶領生活觀察的樂趣,大概就是日常推理的基本手法*4。低調孤僻的折木對於千反田閃亮的好奇眼神無從抗拒、以至於順從扮演起學園偵探的角色,在最開始,當然可以說是為強化演出趣味而刻意為之的安排。但從往後篇幅人物之間不自覺的親密互動回推觀察,那其實又顯得合情合理。至少,劇中主角們近於卡通化的、被放大的特質,作者都有妥善控制、點到為止,並在描寫人物的多面性投入更多功夫,使得角色形象都能飽滿寫實,彷彿就像身邊的親近朋友、或我們自己一樣。

我幾乎是在故事一開始,就被劇中人物們深深吸引。不諱言,動畫第一集上半部的第一個事件:自動反鎖的社團教室大門,絕對談不上是耐人尋味的解謎,事件本身──包括真相──其實還有點無聊。然而,僅此一非關痛癢的小事,演出不到十分鐘,即明快地帶出三名主角各自的特點:千反田知書達禮又好奇心強、里志博識風趣兼隨和健談,以及折木陰沉慵懶卻能快速掌握正確思考方向的金頭腦,看似迥異實則相當契合的一小群人,及至第二集再加入生性直率正經、喜歡挖苦折木的伊原摩耶花,之後彼此間會因為更多互動而有什麼樣的化學效應,這才真是讓觀眾「很好奇」的部份。

推理要在放學後。古籍研究社指導老師顯然採放牛吃草政策……。

是的,我們並不需要確認古籍研究社的主要社團目的為何*5。即使全篇從頭到尾未曾明說該社團的原始宗旨,那也無礙故事進行。重點完全在人與人之間於社群當中的相處交流,以及對彼此產生的影響。就如同《涼宮春日的憂鬱》劇中SOS團一樣,社團目標不明又有何關係?只要能隨和的齊聚一堂,在學校裡保留一塊放學後足以放鬆的小天地,這些社團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也許其中不免溢於浪漫,但那份自在的確令人神往。

創作實務而論,目標不定的社團,也正適合以校園為主舞台的日常推理自由發揮。試想,若社團本身有固定活動,除了不得不徒費篇幅、對不重要的常態活動做描寫,也勢必會分散掉主軸焦點。正因為如此,動畫中乾脆直接將原作本就著墨不多的社刊編輯活動略而不提。那如果將社團本身定調為「偵探小說研究社」、「福爾摩斯同好社」、「新本格派推理社」來呼應主題?倘是在昭和年間,江戶川亂步或山田風太郎活躍的時代,照此寫個〈青春偵探團〉還可以,現在再搞這套未免太老氣。而我們奉行節能主義的主角折木奉太郎,又怎麼會加入這樣的社團呢?

社刊編輯會議。里志這時還未開始寫他關於芝諾悖論的笑話。

前面提到,最初的鎖門事件其實不甚精彩。支持觀眾繼續看下去的動力,多來自於主角群可親可愛的個性,以及他們各自生動突出的獨有特質。不過,作為日常推理的叩門磚,作者此筆初陣安排倒也相當合理。謎題本身相對簡單又貼近生活,正是日常推理的特性,米澤只是以極其入門的手法開宗明義。更何況,即使謎底再簡單不過,在折木破解說明以前,我們又幾曾想過真相為何?兼有想像力和組織力,以此洞見乍看不起眼、卻又讓人想不透的大小問號,這就是折木能對著他的社團夥伴、以及在座讀者們說解謎題因果的能耐。

比起作為偵探,我真以為折木更像個小說家。這是他的夥伴們既欽佩又時而感到不甘的獨具才能。以第一集下半部為例,話題始於里志繪聲繪影的學園怪談,我們聽著的確是別有趣味。不過,這僅僅在放學後瞎聊校園七不思議──像是無人音樂教室的奏鳴曲「月光」、走廊上狂奔的保健室人體模型等之類閒扯,只能算茶餘飯後的街談巷語,里志則是道聽塗說的說書人。立基於此,折木卻可以即興衍生出新的教舍傳說,以一個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秘密社團為誘餌,成功轉移千反田(以及觀眾)對於音樂教室的注意力。而這麼做的原因,竟是他一方面希望能滿足千反田的好奇心,一方面又避免「遠行」到對面大樓、就音樂教室作傳言現地勘查,經此貫徹節能的目的,才會如此為之。一件小事,同時包含雙重動機與意外性,更進一步具體呈現出主角的最顯著性格,其中不僅展露折木奉太郎說故事的魅力,也蘊含原作米澤穗信經營角色的用心良苦:藉由精巧計畫又不失平易、生活化的解謎事件,來帶出人物的豐富個性,正是本劇推理的必要所在。

奉太郎思考時招牌動作,蓬亂的鳥窩捲頭讓我聯想起金田一耕助。

再稀鬆平凡不過的生活,仍可以被主角經過分析,發掘一個又一個充滿案外案的故事,即《冰菓》的一大動人風采。但若僅止於此,折木同學就只能算是一部推理機器而已。從個別事件中識別出動機、情感,主角再對之投以纖細感性的關懷或評價;又因為接連經歷而逐漸成長成熟,發展出更體貼人情的謹慎心。奉太郎足讓人喜歡、認同的人格寫照,於之由此顯現。

社刊《冰菓》,仿〈鳥獸人物戱畫〉變形水墨畫風格,質感別具。


柔情之必要

日常推理之於傳統推理類型,的確具有破舊立新的開創意義。然而,正因為謎題的著眼點常態性聚焦於稀鬆平常的生活化場景,手法難免欠缺大事件的震撼感(甚至稱不上「詭計」)。因此,《冰菓》特意在動機上巧盡心思。為了準確推敲出當事人的真實動機,折木總是不惜扭轉既有的見解或假設。以劇中各節推敲,情節大致均依下列步驟進展:

 1、某人(通常是好奇的千反田)發現疑問,古籍研究社開始討論。
 2、社團夥伴各自提出觀察與推論,折木理清線索後做總結性假設。
 3、折木(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在事後察覺案外案,對疑問重新檢討。
 4、折木就主題提出補充,以動機釐清告終。

實際樣貌會視篇幅長短伸縮。若僅限一集內完結的單回短篇,則省略步驟二,其餘大體上遵照定式起承轉合。《冰菓》如此,《愚者的片尾》如此,《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亦如是*6。古籍研究社的解謎歷程特點在於:事件的主要真相或問題往往在中後期就已釐清、解決,但惟有直到尾聲,折木奉太郎揭曉事件核心人物的動機或想法時,故事才真正被完成。藉由彙整並分析夥伴的資料和見解,精確推斷出四十五年前有關學生運動與文化祭之間的關係始末,雖然已足夠讓人為折木的史識觀察與推理演繹驚嘆;經折木在之後又提出最終的關鍵疑問,我們才更加震懾的意識到單一事件之多面複雜,許多不可見的、不被紀錄下來的心情、思想,有時候並不如表象論斷般想當然爾。「千反田的舅舅關谷純,在四十五年前真的是自願獻身於學生運動的嗎?」即使古籍研究社對關谷舅舅往昔黯然退學的既成事實無能為力,但至少在確認到當初不由自主的「英雄」心緒萬般矛盾的事實後,面對藉關谷純這位「牲品」交換而來的文化祭,和學園文化祭以「KANYA祭」簡稱的意義、古籍研究社社刊《冰菓》(ice cream)之名雙關諧音的隱喻I scream等鮮烈印記,他們終將用更謹重的態度繼續高中歷程、完成昔人未竟的玫瑰色生活*7,以回應關谷純跨越長年的無聲「吶喊」吧。

千反田的心象世界:有關「吶喊」的一段兇暴故事。

總是看似事不關己的折木,在此事件中難得顯露出不愉快的焦躁:面對身邊眾人都無法察覺古籍研究社刊名,背後隱藏著那既單純又無奈的潛語,折木不禁要為關谷純倍感痛惜。這是外表冷淡的奉太郎水面之下的柔情。他也許有著異常消極的生活態度不值得欣賞,他也許有著高超的推理頭腦值得驚訝嘆服,但使觀眾認同這名人物最重要的緣由,則正是那份不只理性分析的體貼關懷。到《愚者的片尾》裡,他之所以會那麼憤怒和沮喪,不只是受挫於自己被入須學姐以花言巧語誘之利用的事實,更因為自己在不知不覺當中,成為那忽視他人心情的自以為是者,故而焦灼懊惱、自我厭惡。有關本鄉學姐未完成的電影劇本,折木對於2年F班自願擔當後續編劇的三人或大而化之、或輕蔑、或不慎重的態度感到不以為然。2年F班不尊重本鄉原作劇本的即興脫序,看在奉太郎眼裡很不是滋味。他卻沒想到:自以為推理出劇本後續的合理結局就算精彩(連折木自己都很滿意!),實際上仍與本鄉的原始創作意圖大相逕庭。他變得跟2年F班其他人一樣,漠視了本鄉的感受。

我要再次強調,比起作為一名偵探,我以為折木奉太郎更像是個小說家。經過入須學姐的引導,這份特質終以完全具象的形式被展現出來了。只是這次,他多麼希望自己謹守本分,只按初衷,以偵探身份確認出本鄉原作的劇本後續就好;而非越俎代庖,將原先拙劣粗糙的班級製作電影〈Mystery〉,經他代寫後,根本變成折木的〈萬人的死角〉*8。〈萬人的死角〉那絕對出人意料的結局,是屬於續寫者折木,並非原作者本鄉的。於是,這就跟古籍研究社原先所要追求的不同了。摩耶花以線索未能完全契合的合理性提出質疑;里志對折木因為一時的自負而迷失自我表示失望;千反田則基於電影結果未能照顧到原作本鄉學姐的心情感到遺憾。折木這才意識到自己真是「好個高明的偵探角色」!他只記得對另外三位準編劇不自覺的輕視、競爭心,以及被入須學姐以天賦之說鼓動的心情,而不把本鄉放在心裡。編劇續寫工作被他漂亮的完成了;但是,他最初所接下的任務並不是編劇。

憤怒的奉太郎,《愚者的片尾》讓他嚐到前所未有的挫敗。

這是氣氛普遍恬淡平和的《冰菓》裡,收尾稍微沈重的一篇。因為入須學姐,折木滿心想要做到「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事」,結果那從未被啟發過的自信來得太快,無意間竟成了一種傲慢。讓原先就對自我才能存疑的他,更一度喪失積極生活的動力。觀眾看在眼裡不免揪心,卻也為此更欣賞、同情我們的主角。從表面成果而論,折木終究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那也是入須委託的目的。奉太郎大可沾沾自喜,不必把本鄉的心情列入考量;他卻為此苦惱,如同關谷純的心意未能藉由社刊《冰菓》傳達到時,他那股悲惜的憤慨一般。「這是不謹慎的表現。」到第十八集的短篇〈峰巒是否天晴〉,更以一回完結的事件,明確具體的將此特質彰顯出來。之於折木最擅長的推理分析,這份細緻柔情似乎是不太必要的。但正是在他冷淡漠然的表情下,反差般的如此溫柔易感,折木奉太郎才可以有那麼豐富真實、又在理智思考間肯定善意的人物塑造*9

漸漸無法節能的奉太郎,其實並不討厭開始染上身的玫瑰色。


自我覺察之必要

人物塑造就是《冰菓》動畫版故事的最強項。一如絕大多數以人為主的戲劇類文本,突出角色的主要外顯特質,是讓觀眾加深印象、營造戲劇性的直接方法。再怎麼說,動畫畢竟是較小說更注重娛樂性的媒介。相較於米澤穗信原作就事件推演過於明暢、反而少有集中描寫人物的橋段,動畫監督武本康弘在合理(寫實)範圍內,特化了古籍研究社成員的某部份外在樣態,明顯有使人物更加鮮明討喜的作用:節能的偵探、好奇不斷的天然大小姐、自在隨心的活動資料庫、一絲不苟的毒舌少女等,幾乎符號化般,依序成為折木、千反田、里志和摩耶花四人的代表性特徵。不過,這僅僅是屬性分明而已。武本康弘和負責動畫版演出劇本的賀東招二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想要的是更加豐滿複雜的人性、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多重面相,就如前段所述的奉太郎一樣。


■伊原摩耶花

摩耶花七十二變,老派cos赤塚不二夫《甜蜜小天使》加賀美厚子。

古籍研究社四人中,大概唯有摩耶花的性格描寫,不會讓人有太多意外性。本來設定上,伊原摩耶花就是絕對坦率、毫不扭捏作態的少女。那從無掩飾的愛意追求雖然讓里志經常苦惱,同時也是她之所以可愛之處。

不過,就算是那麼強勢、嚴厲的摩耶花,其實和折木一樣,對於「是否照顧到別人的心情」十分在意,有著纖細易感的一面。例如《愚者的片尾》中,在〈萬人的死角〉正式試映會結束後,她是等到千反田和里志都先行離場後,才私下對折木的推理提出有效質疑。儘管摩耶花對折木的懶散有些感冒,卻仍然以保留對方的面子為優先,由此可看出少女細心體貼的一面。更別說是到《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結末,她為了自己一再進逼的態度無意間傷害到河內學姐,因之悲悔落淚了。她只是單純想守護自己心中的信念,對河內亞也子曾有過那不願回想的過去也一無所知。就算曾經針鋒相對,摩耶花仍為自己因無知而刺傷的河內學姐感到深摯悲傷,這更是她之所以溫柔之處。


■福部里志

里志在手藝社作的扮裝:超勁爆土星頭,背上寫著「太陽系」!

里志早已知道摩耶花是那麼好的女孩子,又為什麼一再逃避她的正面追求?要欣賞人物性格之複雜多面,福部里志無疑是古籍研究社成員中最值得玩味的一個。最開朗樂天的行動派,在僅侷限於校園社團活動的事件範疇裡,隨著故事推進竟而益發深沈,這是我原先沒有想到的。而更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里志之所以如此,竟源自於他對折木奉太郎的競爭意識。折木本人恐怕也沒意會過,從中學以來就十分合拍的損友里志,原來對自己一直都懷抱著雜陳五味的自卑感。在《愚者的片尾》中,他已隱隱流露出一點點的不甘心。直到《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以空前大事件「十文字怪盜」為觸媒,里志才終於忍不住小小的爆發了出來。

米澤原作小說寫到第二部《愚者的片尾》時,應該還沒有很明確的人物心理設定,所以有關里志的情感摹寫,當時還未能深入。待至賀東招二2012年間編寫動畫腳本,原作已出版到第四部,動畫於是更能乘前人種樹之便,將故事脈絡前後融會貫通,營造出角色真情流露的漸進式心理變化。「──就算是這樣,我還是對你羨慕至極啊……。」這句在原作中所沒有的臺詞,便成為兩部長篇之間延續里志瑜亮情節的伏筆。隨著學園文化祭熱鬧展開的怪盜十文字事件,是里志意圖力挽狂瀾的一場人生競賽:包括全校師生和外賓遊客,嫌疑犯超過一千人,除了逮捕現行犯之外,看似別無他法。里志滿心以為,這是他能夠追趕上缺乏行動力的奉太郎的唯一機會(雖然連怪盜行動的規律性,也是被折木率先一眼看穿……),因此卯足全勁奮力一搏,到每個現場去埋伏以待,終歸淪於徒勞:怪盜從未預告過現場犯案時間,不是嗎?反而是一直懶坐在社團教室顧攤位的奉太郎,僅憑夥伴提供的情報,和一本前一年發刊的同人誌漫畫,竟就能推理出嫌疑犯的真實身份──從超過一千人的範圍之中!難怪向來沉著的里志也會一時間不能自己,那麼激動、竟至沮喪了。

「我很期待喔,奉太郎……。」這是里志此前未曾有過的消沉。

說得嚴重一點,折木奉太郎的存在幾乎全面影響了福部里志的人生觀。作為里志所愛好的「充滿意外性」之人,折木展現出來的可能性已遠超乎他原先想像。里志表面上對萬事萬物有點興趣又漫不在乎,唯一在乎的一件事就是「摯友奉太郎對自己的評價」。他當然也有身為資料庫的出色優點,但同時也自承,「自己不過是在各個領域的門口觀望,拿著導覽手冊蓋過紀念章就算了」,而缺少探索深奧知識迷宮的決心。能夠激起他決心的只有奉太郎一個。就算里志天生不擅長分析(劇中不時提到他數學成績特別不佳的學業問題,也有隱約暗示這點的意味),依然勇於在心中對奉太郎提出挑戰,可見他多麼希望自己能以對等的立場,與奉太郎繼續相識相交。折木當然不會覺得里志不如自己,更佩服他樂於瀏覽浩瀚知識之海的博識。要說里志是鑽牛角尖雖不為過,然這擺盪在青澀與成熟之間自陷死路的煩惱,不正是青春的表現嗎?

就算因奉太郎而嚐到深重的挫敗感,仍然保持著友好關係,其中當然有里志擅於收斂情緒的早熟,更重要的是:他喜歡折木奉太郎這個人。同時參加三個社團的里志和節能的奉太郎、粉紅色一般繽紛生活的里志和灰撲撲的奉太郎,幾乎像是完全相反的存在;有一點特質卻為他們所共通,那就是「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如此極為相異又在生活態度核心上極其相仿的人,也難怪會吸引重視興趣的里志,彷彿是折木的觀察者般一路跟進。眼前百無聊賴的灰色少年,會在千反田的鼓動下進展為什麼樣的人,已經是粉紅色少年最關心的事了。至於勝敗,經過《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以後,里志只好坦然承認自己和奉太郎之間某些才能方面的差距,說服自己真正成為不執著的人*10。心路轉進過程不無苦澀,但也是福部里志精神面成長的證明。


■千反田愛瑠

料理達人千反田,天然呆,在摩耶花上場前就把食材用完了……。

千反田家大小姐更不只是個容易被激發好奇心的天然呆而已。雖然基本上是率真誠實的少女,因為不同於尋常百姓的家世背景,她仍然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壓力只能藏在心底,無法和親近朋友傾吐心緒。這才使本劇最後一集顯得何其重要:我們第一次從這開朗女孩口中提到,關於仰賴他們一族在本地生活的農鄰,以及總有一天,她必須肩擔起那關乎數百人生計幸福的沈重負荷。千反田看似柔弱,卻早已做好繼承家業的心理準備,那份堅定著實令人意想不到。而當她願意將這份不屬於校園的世故成熟,只向奉太郎一舉衷訴時,似已隱隱約約暗示著眼前的男孩對她而言有多特別。他們所談論的,顯然不只當下青春酸甜的愛戀情懷,而是將來彼此是否能夠相互扶持、共進人生的責任:

這世界不是很渺小嗎?僅僅在神山市北邊,我只是做了小小的村落的南北協調而已。當然,我並不是說這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不過,我也不認為這是很了不起的大事。……即使我順利上了大學,終究還是要回到這裡的。無論選擇哪條路,我的歸宿只能是這裡,葉落歸根。……
對於我會回到這裡,我並不會覺得厭惡或悲哀,只想作為千反田家的女兒盡自己的職責,為此我一直在尋找能讓我盡責的方法。……
請看,折木同學:這就是屬於我的地方。雖然只有土地和水,人也會不斷老去,油盡燈枯……。我不覺得這裡是最好或最美的地方,也不認為這裡充滿了可能性。可是……,我還是想向折木同學介紹它

爭春盛開的櫻花下,兩人已感應互許,只待一言相諾。

千反田已察覺到自己深深依賴著折木陪伴,也希望春去春來的一直往後可以如此下去。家主的責任卻讓她明白,自己可能沒辦法給折木想要的自由隨性,於是委婉表白她所背負的種種。千反田沒有要折木表示些什麼的意思,只希望他理解自己的處境和宿命。至於答覆,雖然已在奉太郎心中有所定見,然而:這又真是他謹慎思考後得出的結論嗎?那不是跟他一直以來的節能信念有所牴觸嗎?就算千反田愛瑠確是足以讓他捨棄無謂信念的女性,但──現在就是答覆的時機嗎?

那個時候的里志,也是這樣的心情吧……。」折木想起里志遲遲無法回應摩耶花時的掙扎,就如同當下已察覺自己對千反田的真心一樣。加上名門家世淵源,應答與否之間的背後責任因此就更加重大。一年以來的相處相知,已累積足夠能量讓彼此間的戀慕開花結果,奉太郎在這最後一步還是急踩了煞車。儘管《冰菓》以校園故事而言,重點絕大部分都在推理和人際互動,愛情元素可以說平淡如水,看到這裡,大多數觀眾大概不免感到不滿、心焦;這也的確是十足傑出的收尾。讓觀眾揣著意猶未盡的心情期待後續,不僅一方面有助於推廣觀眾進讀原作小說,一方面同時保留未來動畫續作的空間:如果在這邊就告白的話,跨入玫瑰色生活的奉太郎,亦將不再是節能的奉太郎,故事主要趣味將會跟著失去,逕可終告完結了。相同劇情橋段的小說之四《繞遠路的雛人偶》大概就是如此安排,古籍研究社系列才有維持特色、續寫續作的價值。至於我們何時能夠再繼續看到他們在電視上活躍?小說至今也才走筆至第五集,即使京都動畫有意再續前緣,恐怕還要等上好一段時間了……。

節能折木無法拒絕千反田好奇攻勢,其實早已透露他對她的初心。

若能再有動畫後篇,務必還請京都動畫(通常被略稱為「京阿尼(京アニ)」)繼續接手。原作故事確實有不少耐人尋味的人情刻劃,不過,要怎麼將純文字恰如其分的轉化為影像呈現,畢竟是小說家無從置喙的專業領域。《冰菓》動畫版能夠有如此讓人感動的成像演出,甚至超越原作的心理描寫、氣氛烘托、情節脈絡構成和形象表達,我會將之歸功於京都動畫製作的良質、品味,以及武本康弘與賀東招二劇目規劃方面的合作無間。

劇中所見諸多場所、景觀,大多經在高山市實景勘驗繪製而成。


品味之必要

我們先來看一下維基百科(中文)關於京都動畫零星的評價記載:

(京都動畫)製作的動畫作品經常以現實的風景或人物的動作為基礎仔細描繪,再加上對於改編作品的處理以儘量忠實呈現原作風味為最高指導原則的態度,使得不少以原作迷為中心的觀眾給予高度評價。另外,根據合作聲優(杉田智和與小野大輔等人)證言,該公司製作的動畫在配音階段幾乎已經是完成品(相對於其他公司通常是線稿動畫),顯示該公司對於製作時程與品質的徹底要求,也因此在國內外愛好者之間建立口碑。……
1992年,……此時京都的高品質名聲已經在業界建立口碑,並成為SHIN-EI動畫、日昇動畫、Studio Pierrot等公司的長期外包夥伴。動畫監督杉井儀三郎曾經表示,由於京都的作畫品質甚高,甚至有製作公司為了等待京都有空檔,而調整動畫的製作時間表。……
使業界開始關注京都動畫的作品,為2005年在日本播放的動畫《AIR》。本動畫以壓倒當時動畫水準的評價引起話題,京都動畫的名字於是在動畫迷之間商標化。……」

無須多言,京都動畫出品,已成為品質保證。即使是Production I.G製作的《攻殼機動隊S.A.C》TV動畫系列,如此在製作質素和故事深度等方面都堪稱頂級的不朽名作,也會有因為每回作畫監督不同,而造成人物五官些微變形的小問題發生*11。我曾看過的京都動畫歷來作品,卻幾乎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正印驗上列條目中所提到,他們對於製成品要求之嚴格和業界早有高度肯定的評價。至於同樣上述有列之關於背景描繪,其之精緻、優美又寫實更是不在話下。不過,京都動畫作畫方面的成就,尤其令我激賞的是色指定表現。

巧妙的濾鏡運用,奉太郎身邊場景都染上了玫瑰色。

色彩設計是很多人觀賞動畫時會忽略的項目,可能連一些動畫製作公司本身也不太在意,但之於畫面所能夠形成的視覺質感以及氛圍營造,這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關注焦點。國中時候我就注意到:為什麼《海賊王》的動畫總讓我看得很不耐煩、《遊戲王》動畫版更是令人看不下去?週刊少年JUMP改編動畫必須拖遲節奏以等待連載進度,當然是無可奈何的原罪;但最令我受不了的是其動畫中過於粗略的顏色計畫,使得成品看來非常廉價。拿動畫畫片來和尾田榮一郎或高橋和希的彩稿相比,簡直就是不同次元的產物。當然,以耗功率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動畫跟插畫做類比是不適當的;超長篇動畫製作也有較為緊縮的預算壓力。但看到《遊戲王》中,海馬瀨人的頭髮第一部是綠色、第二部是棕色時……,我想,觀眾沒有不苛責的理由吧?

也許因為京都動畫前身為上色專門公司,對色彩之講究和敏銳度本來就是專家,其所製作動畫的上色工法,幾乎可說是日本動畫屈指可數的好。特別是在寫實題材方面,京都動畫最擅長使用的溫潤色調,對情感之烘托帶來非常強的增益效應。另外,他們在晝日晴雨、四季遷移等色溫調整方面同樣非常準確,《冰菓》就是這方面技術力的展演場。全劇始自清明,終於春分,按舊曆節氣正過一年;選材地區則是米澤穗信的故鄉──岐阜縣高山市*12,冬有飛雪、夏有驕陽,日本本州中部四季分明的地方。雖然劇中有關學生日常的普通作息著墨甚少(電視動畫中,僅演出過一次社團招生、期中考、課堂上課,再來就是文化祭而已),只要鏡頭來到戶外場景,情節進行中的季候都能一目瞭然,明顯感受到故事進行一年內的時間變化。看似理所當然,試問:有多少動畫作品真正留意到如此細節,並以征實謹慎的態度去實現它,建立起那有如身歷其境、栩栩如生的生活實感?京都動畫勇於挑戰如此一大難題,並呈現極高完成度的戰果,絕對值得所有的動畫觀眾由衷欽佩。

羅蘋、福爾摩斯、白羅、莫里亞提,超可愛活潑ED2演出!

除此之外,《冰菓》製作上還有另一大挑戰,那就是日常推理的題材本身。即便這是京都動畫歷來最擅長的生活化內容,但它一沒有如Key社《KANON》、《AIR》、《CLANNAD》等原作在ACG文化圈的廣大名氣*13,二沒有高強度的感官刺激和明顯高低起伏的戲劇性,三沒有情色描寫作為賣弄吸睛的素材。從目前主流動畫市場角度而論,乍看之下簡直是毫無商機的企劃。事後不管是動畫素質本身或商業帶動,竟然還都能獲得不小成就,負責總監督的武本康弘功不可沒。西屋太志揉合少女漫畫風格、強調睫毛和眼球虹膜層次的人物設定,正合於本作優雅閑澹的氣氛;田中公平最擅長的時代劇風情音樂也很帶感,尤其當中化用巴哈優雅平衡的弦奏,更是令人神往*14。一手好牌統籌在武本康弘手中,剩下的,就看他以什麼樣的節奏出牌,以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冰菓》畢竟是推理劇,無可避免以大量對話、說白來發展情節、說明謎題。要如何不令長時間的對話場景淪於枯燥?這對於京都動畫出身的武本康弘而言絕不是問題。動漫評論部落客DUST在〈涼宮春日的評論〉以及〈K-on!──「音樂」與「萌」〉兩篇文章中,都有提出一直覺扼要的觀察:

「我注意到京阿尼許多作品,在表現室內靜態場景冗長的對話時(或者一個定點的冗長對話),會透過大量的分鏡數、不斷切換視角,來呈現出看起來不會淪於無聊的視覺過程,這點他們相當用心,我覺得很厲害。本作外印象所及的,還有《涼宮春日的憂鬱》、《CLANNAD》、《日常》、《冰菓》等。」

同樣技法在商業電影當中並不少見,例如中島哲也《告白》就做得很好。然而在動畫製作上,不同角度的鏡頭畫面必須重新繪製畫片,比起電影補拍鏡頭要費上多好幾倍功夫,自然少有動畫公司願意這麼做,如此更顯出京都動畫精益求精的難能可貴。偏向靜態的故事題材交到他們手上,也就顯現更活潑精彩的生命力。

推理說明動畫,精緻且形象化的概念演出,有助於理解假設。

武本康弘還不只用這京都的招牌技法而已。推理劇在推導謎題時,「再現事件」是一重要演出。武本監督除了基本寫實的現場重建情境劇,更指示設計大量精巧有趣的示意動畫,藉由易於辨識的海報字體、符號、可愛的簡繪物件等,直觀演繹推理歷程的事件解析。每當我們聽著折木說謎解惑,一邊畫面上是動態簡報般,富有趣味的圖像式概念呈現,就好像在聽取一次精巧生動的口頭報告,堪稱值得聚精會神的舞臺演出。印象所及,我還從未在其他類型劇當中,看過相似手法以之表現。富有質感的小動畫,不僅顯現武本康弘就影像表情達意方面的創意過人,同時也說明京都動畫的品味出眾。若非這些用心良苦的製作職人苦心孤詣,以盡善盡美為達成目標,只怕現在的《冰菓》將不再是《冰菓》;而我們,也就少一部值得反覆回味的好作品了。


最後,續集之必要

現在,我僅希望米澤穗信能夠利用兩三年時間,穩健踏實的再續寫個「古籍研究社」推理系列三四本,京都動畫也就能接著做動畫續篇,以饗我等殷殷企盼愛好者:當下動畫收尾之若有似無,後續發展從此成為觀眾心中一個未解的謎,實在太令人心癢難耐!折木曾經在劇中第四集開頭說道:「……不過,就算謎題一直無法解開,在妳心裡也遲早會過了時效吧。」那「遲早」會是什麼時候?終有一天時效真的會過去嗎?只希望在那一天到來以前,我們就有更動人感觸的續篇得以拜見。對那有關古籍研究社四人之後的生息相處和何去何從,至少,現在,「我,很好奇!」(NT10,2013/06/13,搶先發表於Twinkling of an Eye in Akashic

邁向未來的兩人,浸沐在花雨夕映霞光下。


──────────────
*1:我們可以從傅月庵在史蒂芬.金《四季奇譚》的推薦序:〈他先是喜歡寫,然後賺到了錢〉中略窺一二爭點:
1991年,美國筆會通訊針對『通俗文學』與『嚴肅文學』的分野進行討論,小說家烏蘇拉.珮琳(Ursula Perrin)寫了一封信給筆會,公開說:『我寫的是“較好的”小說,意思是說,我不寫羅曼史或恐怖小說或推理小說。』這段話激怒了史蒂芬.金。他疾言厲色地反駁,就算暢銷小說也分千百種,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他們中間某些人的作品,有時或經常充滿文學性,且全都是講故事的好手。而這,使我遠離了平淡無趣的生活……豐富了我的閑暇時光。這樣的創作,在我看來,始終是正直體面,甚至是高貴的。』哪能一槌定音,妄定優劣呢? 『只有好小說跟壞小說之分,沒有嚴肅文學跟通俗文學之別。』史蒂芬.金想說的就是這個。」史蒂芬.金本人之後在2003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終身成就獎,顯已肯定他對文學創作的意見,為爭論立下一個觀念進步的判例。
說到底,文學雅俗之爭,不正是守舊派為鞏固自身來自典範形塑的古老權力,而妄定主觀標準、孤芳自賞、打壓後進的名利場嗎?羅貫中、狄更斯或費滋傑羅等人,在其身處年代何曾不都是寫作「譁眾取寵」、「取悅下九流俗民」的通俗小說家?今日的評價又是如何?那些少數以題材菲薄寫作同好的「自以為是文學家」,其顢頇狹隘的鼠目寸光,只會隨歷史演進不證自明,為後世訕笑或遺忘。

*2:日本偏鄉遺俗,傳統中對於村落中破壞成規和秩序者進行消極制裁行為之俗稱。
舊時聚落社會中,人們視十件事情為生活中重要活動:成人禮、結婚、生產、照護病人、房屋改建、水災時期協助、年度祭儀、旅行、滅火、殮葬。村八分即是讓村民聯合排擠特定對象(或家族),除了因置之不理會影響到他人的滅火(會延燒到其他戶屋宇)及殮葬(曝屍易形成瘟疫)兩事提供基本支援外,其餘八件事情完全不予協助。

*3:我理想中社會寫實的小說題材,應是要具有高度普遍性的議題,或至少一百年間不會化解的社會問題。推理小說來講,東野圭吾《惡意》以校園同儕霸凌為軸,就是相當適當的選材。其他非推理小說,像柯慈《屈辱》刻劃南非黑白種族衝突、雅迪嘉《白老虎》描寫印度貧富差距與種姓遺毒,甚至古典如吳敬梓《儒林外史》諷刺士子汲碌於功名醜態,都可說是不拘於時空的好主題。當然,我十分肯定松本清張記者般豬突猛進、揭露時弊的精神,和巧妙化用當代時事、並鎔鑄於創作之中的敘事功力。但如此作法的結果,將使得故事隨著時間流逝,漸漸地讓歷史意義凌駕於閱讀本質上應有的感動,不免讓人惋惜。

*4:其中最特殊變體者,也有如《昆蟲偵探》一類的作品。故事開頭彷彿卡夫卡《變形記》,主角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變成一隻日本蜚蠊(蟑螂),接著誤打誤撞成為熊蜂探長的助手,協助螞蟻警察偵搜昆蟲界各種奇案。探案過程不只旁徵博引各色有關昆蟲知識,案情也總是以昆蟲生態作為揭露關鍵,十分有趣。由於其中包羅貼近一般生活的自然科學知識,雖然不乏有人將之歸類於科普讀物,畢竟劇中是以推理為敘述主要脈絡,我認為視其為日常推理的一支,亦不為過。

*5:顧名思義,我本來還以為古籍研究社的日常活動,是以《源氏物語》、《枕草子》或《四谷怪談》等古典小說及鄉野稗聞為主題的讀書會,結果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先入為主的觀念的確讓人缺乏想像力。如果古籍研究社真的都在做「古籍」「研究」,那我們還可以看到這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嗎?這或許也是作者在描繪日常推理的同時,試圖提醒人們跳脫刻板、從稀鬆平常的生活中發掘樂趣的一點啟示。

*6:在此所列標題,分別是古籍研究社動畫版中至目前為止所遭遇過的三大長篇事件。小說原作均為一冊長篇。

*7:《冰菓》本篇具個別意義之用語,語出折木奉太郎在全劇最開頭入學時之獨白:「說到高中生活便是玫瑰色,要說到玫瑰色就想到高中生活。這種說法簡直可說是理所當然,高中生活總被認為是玫瑰色的。雖說如此,我覺得並不是所有高中生都在期盼著這一片玫瑰色。好比說,不是也有人對學業、運動、戀愛等都興趣缺缺嗎?也就是所謂偏好灰色生活的學生……。也罷,我想,那真是種寂寥的人生觀哪。……」(完全是主角的自嘲)

*8:《愚者的片尾》中,2年F班自製班展電影的最終標題落款,由折木奉太郎定名。的確是個好標題沒錯。入須學姐顯然非常清楚〈萬人的死角〉成品並非本鄉原意,才特意請「真正的作者」折木下標。待折木事後察覺到這不僅萬人、連自己也未能發現的死角時,早是木已成舟。

*9:不論是「冰菓」事件或「峰巒是否天晴」等篇,劇中都包含了「誤讀」要素:關谷純是「自願獻身」給守護學園文化祭的抗爭活動?小木老師非常喜歡直昇機?經推理論證後,結果都不同於最初設想。關谷純當時完全是無由吶喊出來的犧牲品;小木老師那天對直昇機念念不忘,是一心想著遇難山友的救援。之所以打破砂鍋探究到底,並非這些事件本身如何重要,而是因為折木希望可以更加謹慎去看待別人的心情,不要以常理臆測或信口開河來論斷事情。兼容分析與感性,就是折木奉太郎性格最引人入勝之處。

*10:只是,下定決心不再好強爭勝的里志,卻反而成為執著於「不執著」的福部里志,讓他就算樂意和摩耶花同進同出,也無法承受少女一直以來毫無保留的傾慕之情,直到引發第二十一集「手工巧克力事件」為止。「不執著」已成為里志的生活信念,過去與奉太郎相互比較難免懊惱,他相對滿意自己當前的狀態。愛情這件事卻必須執著,若他對摩耶花的愛一樣不抱執著,那更是件失禮的事。要不要收下飽含摩耶花心情的巧克力,於是變成里志是否堅持個人信念的重大抉擇。

*11:這其實是大多數連載動畫都會有的狀況。畢竟各個擔當作畫監督的原畫各有自己下筆的個性、習慣,只要人物氣質沒有差異太大,保有原設定氣質和特徵,通常不會視之為瑕疵。但若以京都動畫的標準來看……。


草薙素子七變化,攻殼機動隊的各色作畫。

*12:正如京都動畫之前幾部作品在不同地方所帶動的觀光風潮,《冰菓》也使得岐阜縣高山市一時成為動畫迷「聖地巡禮」的熱門旅點(據地方銀行推算,《冰菓》大約在觀光效益上使高山市增加了15萬人次、21億日圓收益)。岐阜縣立斐太高等學校(劇中神山高中)、咖啡廳「鳳梨三明治」、菖蒲園加茂莊(劇中千反田宅邸)、平湯溫泉平田館、日式傳統茶館「喫茶一二三」、高山市圖書館「煥章館」、日枝神社(劇中荒楠神社)、飛驒一宮水無神社等劇中所有出現過的場景,都是動畫迷為之風靡、爭相目睹,並攝影紀錄的地方。各色關連名產、導覽圖等更是一應俱全。


飛驒高山地區「冰菓」專用導覽圖,讓你親臨古籍研究社的軌跡。

*13:米澤穗信的推理作品近幾年多少引起了推理小說讀者注意,尤其較少人涉足的日常推理系列頗受好評。《算計》等作也已經有過寫實電影化。可以顯見,就算作者聲勢不及宮部美幸、東野圭吾或甚至清涼院流水等,但米澤也絕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說家。只是,推理小說讀者跟動漫迷的重疊部份大概不多。京都動畫昔時提出《冰菓》企劃本案,搞不好只是興趣之作……。

*14:雖然本劇時空背景設在現代,可能因為地點環境是處在都會和鄉村之間的郊區城市,除了基礎必要的現代化之外,傳統文化的遺俗、景觀隨處可見:水田阡陌的農林景觀,加上神山高中甚為復古情懷的立領制服和水手服(取材地:岐阜縣立斐太高等學校的現在制服!這地方到底多念舊……),總給我有種時空錯置昭和年間的錯覺。田中公平的音樂更加深這方面的印象。《櫻花大戰》以來,田中就是我心目中近代日本時代劇背景的音樂首選,如同梶浦由記之於奇幻、川井憲次和菅野洋子之於科幻、和田薰之於戰國時代一樣。武本康弘或許本來就打算營造懷舊氣息,於是特意邀田中合作也說不定。
結果的確成功,田中公平化用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前奏曲〉、〈G弦上的詠歎調〉、布拉姆斯〈西西里舞曲〉等,和《冰菓》氛圍簡直融為一體。說起本作,腦袋裡就自動響起旋律了。
讓我有點不滿的是,音響監督鶴岡陽太用樂習慣太過精省,彷彿捨不得使用一樣,音樂家製作的印象樂輯,其往往只取當中三分之一,導致單一作品裡,背景音樂有時就令人稍嫌重複過多,《魔法少女小圓》時候即是如此。鶴岡評選聲優的眼光很好,只是在指定背景樂使用上,應該可以再更大膽多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