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el Empleo——名為「異化」的雇工人生
這部《el Empleo》,是2008年來自阿根廷的短片,目前看過的中文翻譯是《雇工人生》,原片名是西班牙文,翻譯就是「雇傭」的意思;七分鐘的故事沒有任何台詞與配樂,倒是有十分真實的場景背景聲音,就像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一樣,它是一種白噪音,平常我們生活中不會注意到,但如果特別去注意,就會聽到一些穩定頻率來自遠方的聲音,不過這要相當安靜的時後才聽得到。
這個小短片在國際間得了102個獎項,內容相當有意思(還沒看影片的話先點播放吧),它訴說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之下的工作型態,並且有濃厚的階級意味。在朋友周周轉載這段影片給我時,她悲憤提到:「沒有對白卻血淋淋的講著人如何被異化。」擅自丟了一個來自馬克思《資本論》的專有名詞:「異化」,其實是相當有力的觀察,在我目前看過的中文評論上,還沒有任何人提到這點,倒是多著墨在冷酷無情、工具分工化這些面向上。
「異化」是什麼意思?剛好我最近在唸《資本論》*1,就來賣弄一下、掉掉書袋。異化,是在講資本主義之下,勞工與資本家(即受雇者與雇用者)之間的一種特殊關係造成的問題,勞工的勞動力與勞動成果都屬於資本家所有,而勞工僅有的東西,則是資本家給的固定薪水;所以,當資本家要求勞工生產產品時,不管勞工多花了多少心力(自願的、或者被要求增加的),這些成果都不會直接回饋到勞工身上,而且資本家對勞工的工作要求是具有強制性的。
如此沒有彈性*2、無法透過增加的努力換來相應的報償*3,勞工的工作喪失成就感,這種異化的勞動會讓資本家跟勞工最終變成對立型態。不只如此,異化也指涉一個人喪失了身為一個人的個體自主性,勞工被當作生產的螺絲釘,資本家扮演的則是腦袋;每個人在各種社會狀態中應該都要扮演腦袋,才會是符合人性的,但資本主義改變了這個框架,把勞工裝進資本家駕駛的機器人身體裡,失去了自主性、成為了賺錢工具。
我最近在網路上看過很多人分享來自國外各種「議題式」的動畫短片,都做得相當好,以後我會開始寫這類短片的介紹跟評論。議題式的短片必須相當著重「畫面比喻」,讓一個議題不訴諸平直的敘事,而是訴諸較趣味的象徵、簡短的創意呈現。這類短而易懂、再加上富趣味性的動畫短片,就容易廣為流傳,這是議題散佈的基本原則呢。(DUST,2011/12/25)
—————
〈註釋〉
1、在唸《資本論》之前不久,我正好唸了大部分的《相對論》,想不到《資本論》竟然比《相對論》難上好幾倍,我唸得都快囧死了,虧我大學唸的是社會組的科系,而且大部分的興趣也都在這邊。
2、你可以想像一下,創業者的工作型態其實就會有「彈性」,比如說開店賣麵包,你可以累的時候就關店休息一下或者出去玩,而在麵包的開發也可以自由自在,你甚至能在麵包店兼賣牛肉麵都不會有人管你。
3、說來諷刺,資本主義在罵共產主義的時候,最得意論述的就是「共產主義沒辦法讓工作者有努力工作的動機,因為得到的酬勞大家都一樣」。當然,馬克思主義跟共產主義脫離不了關係,但之中有一些複雜的分支差異跟誤解,這裡也沒辦法細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回應:
謝謝您的見解,最近正好在研究異化,您諸多論點我相當認同。
張貼留言
Blogger的留言系統,偶爾會暫緩顯示新增的留言,偶爾則會直接誤判為垃圾留言(這個功能還關不掉),甚至也有謠傳會直接就讓留言消失不見、從雲端扔掉。
所以請留言者留言時,務必「先行將留言內容複製備份」,以免失敗。我也會定期巡視後台的垃圾留言,把不該變成垃圾的留言重新恢復顯示。若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