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動漫迷的愛與寂寞
在國小的時候,我的家庭相當嚴厲,我媽對我的學校課業要求甚高,大量購買講義、評量,要求我在晚上的時候努力練習,家裡並不富裕,所以補習機會也不多,靠的就是不斷反覆作答,同一份評量會重複寫個四、五遍,直到腦袋記起來為止;白天老爸在公司上班,接著晚上再跟我媽一起去夜市擺攤賣衣服,他們在外努力賺錢,而我則在家裡,被要求做好優秀學生的角色,把我媽開的「作業」做完,若沒做好,就得面對一頓懲罰打罵。
小學的生活相當苦悶,為的就是在國家所安排的教育——這條康壯大道上,擊倒競爭者勝出,迎向未來有個好的工作機會、不愁吃穿;上一代的人們,許多人都沒有足夠的金錢接受教育,普遍低學歷的情況,的確靠著自己努力、創業、辛苦地爬起來,因此冀望自己的子女,在這個教育普及化的時代,可以在比較輕鬆的路上,趁早努力一鼓作氣往上爬,就不用像他們一樣過著苦日子。雖然對我們子女來說,這條路其實一點也不輕鬆。
不快樂的童年、高壓的家庭環境,唯幾能抒發情緒的,僅有在學校與同儕夥伴打鬧嬉戲,以及在家裡剛好有機會可以看看電視,在家人出去工作的時候,偷偷當個電視兒童;那時後,電腦也才在286,最新的WINDOWS版本是95,電腦並不普及。每天,我都期待準時收看晚上各個時段的卡通節目,不過如果一下雨,一切都泡湯了,因為家人就不會去夜市做生意,天公不做美的時候,我心情會鬱悶得不得了,然後被盯著寫一大堆評量,毫無喘息空間。
我看《七龍珠》,喜歡那種帥氣不斷變強的人物,打擊壞人、成為英雄、使出氣功波;在學校,一群熱愛七龍珠的同學們,大家一起約好各自扮演的角色,然後在下課的期間,互相打鬧奔跑,使出自己角色的招式攻擊對方,雖然偶爾會不小心玩過頭傷害到別人,我們在大多數時候,還是相當快樂的,一種與喜愛的角色同在的心情。
在《爆走兄弟》相當熱門的期間,大家瘋狂購買模型店的各款四驅車(主角豪跟烈的三代車都是大家嚮往的款式),追求雙星品牌(我們那時候就懂得什麼是「日製」,以及它所代表的「品質保證」),使用高效能的充電電池、自行學習纏繞馬達線圈(用比較粗的線扭力就比較強,再搭配強力磁鐵,自己就能做出高速馬達)、不斷透過一些書籍擴充四驅車的知識,然後打造出原創的車體,那就是我們那個時代,男孩子同儕之間全心投入的共同生活經歷。
我也會看《櫻桃小丸子》、《忍者亂太郎》、《亂馬1/2》等等日式卡通,數量不下數十部,也會看迪士尼或Cartoon Network播的美式動畫《摩登原始人》、《雞與牛》、《大力水手卜派》、《飛毛腿嗶嗶鳥》、《湯姆貓與傑利鼠》等等,要認真列舉是舉不完的多。重要的是,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卡通是生活的娛樂重心之一,無法抹滅的童年記憶。
到了國中,我唸住宿學校,這層經驗被阻斷了,也不清楚唸公立學校的學生們,卡通在生活的比重上是否依然如以往;直到我上了高中,電腦已經普及化,學生的聊天焦點轉而著墨在剛發展起來的網路遊戲以及熱門的戰略遊戲上,遊戲比起動漫,於分享與互動性上來得更高(可以競爭比賽、互相學習技巧、合作打怪),從作為同儕間的交流媒介的角度上來看,遊戲更容易受到歡迎,這點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把興趣重心脫離了動漫,是因為找到了新的對象,而不是謠傳的「成長」。
電腦普及化,除了造就遊戲發展,也改變了動漫的生態,從網路獲取的動漫資源以及參與網路動漫社群,是過去電視卡通時代無法相比擬的。先不管無聊的大人把兩件事等同看待的情況,我們想一下,該怎麼理解現代發生的同儕之間「非動漫迷」對「動漫迷」的看法?那些負面的想像是怎麼來的?
「玩遊戲不被同儕說嘴,而看動漫會被同儕說嘴」,兩件事之間的差別,應該有兩種原因:一、玩遊戲在同儕間是主流(原因我推論就是分享互動性高),主流不會受到歧視,頂多是被師長罵。二、遊戲跟動漫有根本上的不同,熱衷動漫的確很容易產生迷戀動漫角色的情況,這我們在國小的經驗上就有,會想「扮演模仿」,加上現在日本主流的動漫相當重視女性角色的塑造(可能也跟少年漫畫發展,導致男性讀者比較多有關係),造就了現代動漫迷的品味,然後互為因果地發展。(上一世代的御宅族似乎不會有這種困擾,萌文化發展要究責起來,原因很可能並不在讀者身上。)
從小時候的崇拜迷戀轉變為現在的情愛迷戀,跟接觸作品萌化現象脫離不了關係,同儕之間可能不會對像是《海賊王》、《死神》、《火影忍者》這些作品有類似的觀感,一來他們自己可能也有在看這些作品的漫畫,二來裡面並不賣萌。換句話說,「喜愛二次元人物」(不是崇拜的那種)這件事是關鍵所在,當動漫作品充斥著萌作,動漫迷必定會跟萌脫離不了關係。動漫迷之所以是動漫迷,一層重要的判準是在欣賞動漫時身入其境,用外行人的偏見來說就是「虛幻現實分不清」,不過事實上,那個應該叫做「專業」,是一種融入故事情節的行為,要「細細品嚐」作品,當然得這麼做,走馬看花怎麼還能自稱御宅族?
「身入其境」加上「萌作」,就導向了動漫迷喜愛二次元人物的結果;這當然對外行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沒有了解背後的成因,光是看見一個男人拿著二次元美少女公仔把玩,直覺印象很可能是童年的記憶:女孩玩芭比娃娃。兒童時代的男孩子因為社會化與跟女孩子的對立,這種印象肯定會是負面的(不過,對女生來說,可能又是另一種脈絡)。我當然不確定這種印象關係是不是真的成立,有一半以上立基在猜測,但可以理解的是,外行人看到這種行為,應該會有類似的情緒,成因是什麼我無法斷定。
很多御宅族論述都是談媒體脈絡,這篇我就不提這個,而是提像上面這些生活經驗的推想,這兩者之間哪邊造成的負面影響比較重我待保留,而且還有許多沒提及的面向:例如大人的態度、社會化對每個年齡層的要求、次文化的角色、動漫迷的內部矛盾、作品的日本文化本質(如果是台灣作品,社會反應可能會有變化)等等,當這些脈絡都放進來談,台灣御宅族受到的歧視與偏見影響的原因才能有機會完全釐清。
身為御宅族的一份子,我對能欣賞到動、漫畫家的偉大創作感到榮幸與感謝之意,它讓我在小時後脫離貧乏無味的生活,讓我在現在可以在無聊的工作與憂國憂民之餘,好好放鬆心情、拋開瑣事,進而持續面對生活令人氣餒的一切而不崩潰。當然,任何人的任何興趣與依賴都一樣,不管它是生活的重心,或者是喘口氣的跳板,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喜愛的事物捍衛名譽,那麼就應該尊重相同行為的其他人的選擇,透過溝通以理解對方,那些不會傷害別人的興趣與信仰,理當不該受到指責與歧視。(DUST,2011/12/25)
—————
照片轉自:攝影師曹华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回應:
張貼留言
Blogger的留言系統,偶爾會暫緩顯示新增的留言,偶爾則會直接誤判為垃圾留言(這個功能還關不掉),甚至也有謠傳會直接就讓留言消失不見、從雲端扔掉。
所以請留言者留言時,務必「先行將留言內容複製備份」,以免失敗。我也會定期巡視後台的垃圾留言,把不該變成垃圾的留言重新恢復顯示。若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