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從《Death Buy Lemonade》談點評論


這是來自加拿大謝爾丹學院的Kyu-bum Lee(南韓學生)於學校最後製作的作品,謝爾丹學院是在動畫設計領域全世界排行前三的頂尖學校,這個短片也得了一些獎項並獲得播出,作者自己有架設一個《Death Buy Lemonade》短片的英文網頁,你可以在上面的「Storyboards」、「Leica」、「Pre-Production」、「Production」裡面,看到一些分鏡圖片、草稿影片、構思設定圖等等資料。另外,他也在這裡談過這部短片的創作想法:CBTV Student Fest 8: “Death Buy Lemonade”。可惜我看不懂,只能用網頁翻譯湊著看。

短片的故事大意如下:

一位在奇怪地方賣飲料的小女孩,遇到了一個瀕死的大叔跟他要飲料喝,好像喝了就不會掛的樣子,不過被資本主義浸淫的小女孩見死不救,要對方以一杯十元的代價來交換,結果大叔可能是因為沒錢,或者沒辦法、來不及掏錢,就掛了。

接著死神出現,把大叔「提走」,卻又不小心把小女孩的飲料打翻,小女孩拉住死神,要他支付五十元的賠償,比劃五十元的手勢,死神恍神了一下,以為小女孩是想要跟祂「擊掌」,然後就拍了一下,小女孩也跟著被「提走」了。

我想藉這篇短片來談一下作品可能的分析與評論方法,因為它很短很簡單容易說明,不過這不一定是個漂亮的例子可以作為「範例」,所以這裡談的分析與評論,也不見得在每個例子上都能套用,不同的作品能討論的東西可以很自由、多元,我想這應該很好理解,不加贅述。

一般來說,評論或分析作品,第一個工作就是把故事在說什麼搞清楚,可能的話可以試著把大意寫出來附在評論上,這對沒有機會看作品的人來說會比較友善;除此之外,寫出來的好處是可以仔細檢視自己有沒有誤解的可能,以我在上面寫的大意為例,可以舉出幾點應該加以注意或斟酌的地方:

1、我用「資本主義」這個視角來描寫小女孩的態度是否妥當?搞不好小女孩家很窮、很需要錢?或者她活在一個人心冷漠的社會裡?或者小女孩覺得大叔是裝可憐乞討?或者大叔其實是小女孩舊釋、她討厭大叔?

2、死神是真的把小女孩的行為當成「擊掌手勢」嗎?還是祂只是覺得麻煩、沒錢、做錯事心虛,想把小女孩「提走」?

3、小女孩最後真的是被提走嗎?顏色的變化是否真的意味「死亡」?還是單純「昏倒」?或者其實是小女孩覺得死神擊掌很瞎,所以乾掉了?

各種作品都看得到作者不把細節講死,故意留下一些解讀空間,有時候作者這麼做,很可能是為了讓畫面更好或故事更有趣,例如關於上面說的第3點,作者省略掉了最後一個步驟的演出(把小女孩真的提走),而是直接收尾讓故事結束,不過作者也為了讓讀者知道小女孩確實是「死了」,而在片尾曲裡面再次強調了一次色調的變化。

作者在這裡故意不說明白,很可能為的是一種劇本的節奏感,或者為了一種運鏡或編劇上的傳統,有時候,把細節講太清楚,反而失去了趣味,這在一些西洋笑料裡頭應該是常見的。

不過,清楚掌握那些模糊故事中的「真義」可以重要、也可以不重要,端看你想寫哪種評論而定,我覺得「解讀的開放性」可以用來提醒兩件事:一、別人看到的可能不一樣;二、寫評論時可以避免說得太滿。

不過,我的第二點提醒不在於規勸大家不應該寫出自己的獨到見解,獨到見解通常都是好的,反而應該多加著墨;而第二點的重點在於,不應該超脫可信的範圍太遠,讓評論讀者摸不著頭緒,完全搞不懂為什麼你會這麼想。


理解好自己認知的故事,接著就可以寫評論了。

那麼,《Death Buy Lemonade》要寫什麼?

沒東西寫的時候,我習慣用「聯想」的方式去找題材,不巧我剛好想到了,最近在網路上收到的這張勇者小鬼砍死神的動態圖片,接著我又想到了,死神這個形象有一種「典型」,是讓人覺得可怕、避諱的,而動畫作品《日常》裡面,剛好就有個片段在描繪這種典型死神:


這樣一來,能寫的東西就出現了,我可以扯一下《Death Buy Lemonade》的死神,刻意營造出跟以往印象不同的反差,而且故事中的小女孩竟然對死神豪不懼怕,這也跟正常人反應不一樣。光是這件事,某種程度就能抓到短片製作的精神所在,它的劇情進行重心會放在這個性格的設定上來加以呈現。

可以寫的東西其實相當多,例如我也能寫資本主義的思考,或者探究小女孩的成長背景,甚至分析動畫裡面所有細節線索,試圖抓出那些「故事外」的脈絡面貌(比方說從衣著跟所在地區來分析掛掉的大叔是什麼身分);不過,如同上面《日常》的影片,有時候寫太跳脫的評論,會有一種「不看氣氛」的感覺,例如我曾經就在《CLANNAD》評論裡,寫了點批鬥政府跟教育的段落,如果你抱著受其作品感動的氣氛心情來看那篇文章,可能就會覺得囧。

雖然會囧,但我覺得不壞;別人沒看見、沒想到,但你看見、想到了,這個東西就會有趣。

基本上我不覺得評論「沒有好壞之分」,例如我剛剛在找查這個短片的資料時,看到相當多的中文短評寫道短片的寓意是在說:「我們不知道正在跟誰打交道,卻習慣對自己的利益極力爭取,最後卻失去更多,連命都賠上了。」我不喜歡這種觀點,主要是因為我不喜歡自己去談故事「寓意」,所以對我來說,這種寫法是「壞」的那邊。

當然,我並非主張有客觀的好壞之分,我只主張有主觀的好壞(不過,也許客觀的好壞也可能是有的,只是我目前尚未得知悟道),如果連主觀都失去了偏好與厭惡,那寫起評論就完全沒意思、一個評論者怎麼寫都無所謂了。(DUST,2012/06/15)

0 回應:

張貼留言

Blogger的留言系統,偶爾會暫緩顯示新增的留言,偶爾則會直接誤判為垃圾留言(這個功能還關不掉),甚至也有謠傳會直接就讓留言消失不見、從雲端扔掉。

所以請留言者留言時,務必「先行將留言內容複製備份」,以免失敗。我也會定期巡視後台的垃圾留言,把不該變成垃圾的留言重新恢復顯示。若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