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動物星球當兵趣:《兵齊步》
雖然有時感嘆臺灣漫畫產出質量有限,往往不如書架上滿滿好幾排的日本漫畫。至少針對內需市場,本土創作仍有本土題材呼喚在地共鳴的優勢。
不論保羅.奧斯特如何細緻入微刻劃紐約曼哈頓城的前世今生,對我們臺灣人來講,也及不上黃春明筆下有關蘭陽平原的原鄉記憶親切貼己。又例如,絕大多數好萊塢災難電影總愛以自由女神大作文章,藉神像的破敗突顯災禍之規模;但這遙遠異國又已用到俗濫老套的橋段,美國範圍以外的觀眾恐怕早已麻木不仁。在現地,正有更好的材料可資使用,像是101大樓。BARZ的《鎮邪甲冑-劍獅》或韋宗成《馬皇降臨》,無獨有偶都以此擎天巨廈的崩殂壞滅,表達出力量或災難之驚人。正因為是你我司空見慣、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風景,以此連結到讀者的生活體驗,才得以發揮非地方性題材所不能達到的感動(或震懾)。稀鬆平常的道路街景是如此,獨有在地化的生命經驗更是不在話下。充滿本國個殊國情徵兵制的歡笑淚水點點滴滴,《兵齊步》正是這樣的漫畫。
在臺灣,絕大多數有當過兵的通常體格男性,都領教過中華民國國軍是多麼異常的環境。為了維繫組織極權主義、維持科層與教律等形式化規範、維護所謂的軍威形象,你身在其中面對種種不合理、幼稚、甚或匪夷所思的情狀,只能默然應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當然,在裡面偶爾也有好事,有久別塵世重獲新生的快意,有肝膽相照共罵長官的同袍,有新年大快朵頤稍得閒適的舒緩,苦悶煩躁的衰事卻總比這些多上十倍百倍(不然我們幹嘛不他媽簽下去)。回憶起來,箇中酸甜苦辣零零總總確實饒富趣味,但不會有人願意再回到那裡頭自賤:當你身在其中,根本就不會覺得有趣,多得是愁苦、憂慮、恐懼、憤怒,還有無止盡的疲勞堆積,身心皆然。誠如作者後記感言,有關當兵的種種是個很不愉快的回憶,如果這些不愉快回憶化成漫畫,能讓大家笑一笑,說故事的人本身也會覺得很快樂。御村了明顯充分理解了幽默故事的創作要領之一,即是讓讀者能享受「旁觀他人之痛苦的樂趣」--且這痛苦還不能太過(導致死亡或不可逆的永久傷害,那殘酷就變得不再有趣了)。充滿狗屁倒灶鳥事的中華民國國軍,只要經適當地消毒過濾(御村:如果不畫得婉轉點,這本書大概會被禁止發行吧),確為適合如此發揮的舞台。
作者自承當兵不愉快,從《兵齊步》就可看出所言非虛。眼見劇中牽涉話題之廣,從新訓到專長訓、下部隊、文書業務、專精訓練、基地野營、實砲射擊一應俱全(教召還遇到漢光……);另外又有大小情事,小至如服儀內務、廁所鬧鬼,大到逃兵連坐、未爆彈、偏彈誤擊觀測所等。我自認一年服役經驗也遇過許多事,但畢竟御村當時還是舊制兩年,就有更漫長的時間去經歷種種,話題簡直多到滿出來。畫成漫畫後,當中的奇趣怪誕以詼諧姿態發揮,你我讀著往往忍俊不禁,當過兵的卻都曉得:當事者身在當下絕不可能覺得這些有什麼好笑。願意將這些不堪回首的過去形成故事,展現在人群面前搏眾人一笑,已可看出御村了作為一個創作者樂於自娛娛人的特質,實屬難能可貴。
《兵齊步》其中最亮眼的創作手法,無疑是全部登場角色造型動物化。透過角色動物化,即可自然避開指涉實際存在人事物的名譽問題。作者以嫻熟穩定的單純線條,勾勒出一個個二頭身Q版動物擬代角色。雖然只是二頭身,御村確實掌握各種動物的特徵予以特化,讀者可以清楚分辨出各色動物種類,部份甚至能從動物種類的對應鮮明意識到角色之性格(最典型如連長,兇巴巴,大白鯊一隻)。登場動物之多,讓人每翻幾頁就又有新的驚奇。加上御村作畫完成度極高,墨線乾淨大方,網點使用合宜,分鏡動線流暢,角色造型可愛加上表情生動活潑,讀起來相當享受。原本橫跨數年創作的同人誌集結成冊,畢竟經年產出的作品氣質不一,畫風也隨時間有所變動,御村為了商業化的品質要求,泰半內容多重修描線,才得使全書質感一致,不禁令人感嘆作者用心良苦。
說起來,御村了的當兵本之所以得出版社青睞,相中其市場潛力予以商業化,我以為也跟動物擬人化角色有關。儘管兵役話題是如此大眾且貼近你我,若作者最初採取動漫畫界主流的少年漫畫風或美少女插畫風,恐怕就僅止於同人誌即售會場的銷售。畢竟御宅族的品味跟普羅大眾的喜好有相當落差。御村當年想到借動物造型作題材呈現,乃至於今日商業化,恐怕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橙汁。事後諸葛而論,這樣的敘事策略顯然相對容易受人群歡迎--與《四葉妹妹》狀況類似:人設造型沒有受到領域品味限制,因此可以自然成為大眾流行視覺接受的一部分。整本《兵齊步》看下來,並未有過多的御宅小趣味、次文化元素等偏門資訊形成近用干擾,更多的是有關服役豐富的日常體驗,那種親切有趣又不跟現實脫鉤的生活感,即為這本四格漫畫集得以打入大眾市場的關鍵。
也許會有讀者預設立場,認為這類軍旅故事看在沒有相關兵役經驗的人眼裡,會造成部份小眾笑點不明所以,但《兵齊步》並未犯這樣自嗨的毛病。儘管只是四格集錦,御村了十分重視情節演出的因果關係和話題接近性,除了盡可能蒐集具備普遍趣味特質的材料,關於軍隊獨有的文化信息(例如業參文書、莒光日),通常也有簡單易懂的說明,使免役讀者不致產生理解障礙。回到作者的發想初衷,就可以看到御村在這層面創作努力的動機,正是以溝通和分享為出發點,才能有如此高度的可看性。
御村在後記感言道:「常聽說『男友喜歡聊當兵,但是女友沒興趣』而吵架的事例(按:在第47頁〈兵變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小篇,就透過小狗學弟親身慘痛地表現出來了),因此想要畫出一本讓女性朋友也看得懂,能和男友一起分享的當兵本。」以我個人經驗來看,相信這本漫畫已確實達到它這原始預想(御村這伙現充,更是當兵本畫到一半就交了女朋友……)。即使本來對兵役生涯不抱有特別高興趣,看到封面上一個個精緻可愛的動物角色,總會引人想要拿起來翻一翻。當過兵的人看到其中似曾相似的經歷,會心有慼慼焉的會心一笑;沒當過兵的人也能因為劇中種種白痴兮兮的事件、或某些人物遭遇的小小不幸為之捧腹,不會受限於主題框架影響傳達,《兵齊步》最為成功的創作價值就在於此。
總論整體品質,不管是分鏡構成和笑點鋪陳,《兵齊步》絕對大勝許多主流的日本二線漫畫,甚且能和一流作品並駕齊驅。加上通俗本土化的故事內容,身為出生在臺灣的漫畫迷,完全沒有不讀的道理。好漫畫,不看嗎?(NT10,2012/12/12,同步發表於Twinkling of an Eye in Akashic)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四葉妹妹:「安田,不要白目!!」
あずまきよひこ的《四葉妹妹》,我幾乎是最近一年才開始接觸,這部作品的形象一直以來都讓我覺得特別,他不在受青少年喜愛的主流漫畫之列,也不在兒童熱愛的作品裡頭,亦不是少女漫畫,更不是御宅族涉獵的熱門作品。這有點像在每個領域範圍(例如我前面的觀眾區別的各種分類)內隨機去詢問任何有可能接觸漫畫的人,每個領域裡看過《四葉妹妹》的人可能都不多,但加總起來卻又是稍具人氣的漫畫。會有這種現象我猜測跟《四葉妹妹》至今尚未動畫化有關,如果動畫化了,情況可能會改變。
形象特別的另一個原因是,我見過《四葉妹妹》的公仔(不是阿楞,而是四葉本人)的場景攝影圖片(用本來就具有動作、或者關節可活動的公仔做出動作,搭配相應的現實背景拍出的照片,例如照片內容是在河邊玩水),被用來裝飾在百貨公司一樓的牆壁上,它並不是廣告,因為沒有任何商品文宣訊息、也沒有跟任何兒童場域或商品區有聯繫,這讓我很意外,四葉妹妹的人設造型沒有受到領域品味的限制,很自然地成為大眾流行視覺能接受的一部分。
故事描述一個活潑的五歲女孩,跟著爸爸生活,與鄰居、爸爸的友人等互動的日常故事,目前中文單行本在今年五月出到第十一集,而我直到剛剛才知道,《四葉妹妹》的作者あずまきよひこ,竟然就是畫《笑園漫畫大王》的作者,它是《笑園漫畫大王》連載結束後出的作品,我也看過《笑園漫畫大王》一部分的動畫版,實在很難想像這是出自於同一位漫畫家的故事。
確實,當我重新進一步比對之後,《笑園漫畫大王》跟《四葉妹妹》在故事的步調上很類似,畫風方面,可能是因為動畫版的《笑園漫畫大王》有點崩壞,所以我從漫畫版的《四葉妹妹》沒看出來,不過確實也像。而校園舞台的《笑園漫畫大王》劇情主力幾乎完全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跟以家庭為舞台的《四葉妹妹》出現更多的與物理環境互動的情節不同,而這也彰顯出兩部作品細膩程度的根本差異,《笑園漫畫大王》基本上是情節想像力的作品,而《四葉妹妹》則是有著對日常生活與事物敏銳觀察,以及詮釋力道優秀的故事。
我最近剛好在準備寫篇《蠟筆小新》的漫畫評論(因為我不久前入手了它新出的設定集,文字資料意外地可觀,而幾年來我都有在關注《蠟筆小新》的漫畫),我有思考過一個成功的兒童向日常故事所需要具有的基本條件,從小時候觀看電視卡通的印象中,找到一個可能具有意義的共通訊息:這些成功的故事都不會把主力鎖定在某一個生活場域(例如學校),而是把主角的所有生活面向都作同程度的掌握,凡舉《櫻桃小丸子》、《哆啦a夢》、《我們這一家》、《蠟筆小新》都是如此,我猜這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對《笑園漫畫大王》與《四葉妹妹》之間的評價,雖然《四葉妹妹》沒有幼稚園生活故事,但家庭內、鄰居、戶外活動、購物等等,都有許多著墨。
《四葉妹妹》明顯的強項不在這邊,它厲害的地方我覺得有幾個可以關注的點:首先是寫實的背景,《四葉妹妹》的背景作畫完全不用網點,而是用手繪線條疊層鋪設陰影跟色彩,光看那頻繁出現的場景描繪,大概就知道應該收集了不少現實照片資料,以背景的細緻度來說不大可能是憑空畫出來的;あずまきよひこ跟安達充一樣,偶爾也會有一些純背景的過渡畫面(安達充不是「偶爾」,而是「大量使用」),這種寫實背景的強調,架構了故事的世界觀,讓讀者更能意會到它的「與自己現實世界的同一化」,而且《四葉妹妹》基本上都是「電影鏡頭」(幾乎沒有內心話的呈現),進而在描繪角色的互動與反應、揣摩真實世界細膩的情感與神情時,更有味道。
再者,作者很高程度地掌握了小孩子的思考模式與反應方式,雖然四葉並不是真實世界小孩會有的樣子,但許許多多小孩的特質,在四葉身上一覽無遺,加上她爸爸一貫地「認真平等地對待四葉」那種態度(例如吃咖哩前要一起跳咖哩之舞,如果四葉不跳,爸爸還是會自己跳;或者,因為爸爸隨意地拍攝四葉難過的樣子而被四葉阻止,爸爸很認真地對「不能亂拍別人」這件事跟四葉慎重道歉),更強化了小孩子世界的獨特性,這種印象刻畫得相當鮮明。尤其四葉哭泣又被其他人事物影響的這類描繪:小孩不是「假哭」,而是「活在當下」,相當漂亮。
接著,《四葉妹妹》登場的人物都是善良且直率的一般老百姓,特質上雖然各有不同,但都不會太強烈,沒有極端分子的存在,讓故事劇情輕鬆許多,這也是日常劇情兼具寫實卻又有趣的概念界線,當角色太過與眾不同,就很容易影響讀者在作品的立足位置(這是讀者自身套入故事情境的過程,例如,讀者會覺得自己是主角、站在主角陣營之類的閱讀感覺)。
五歲小孩的好奇心與精力旺盛,比起《蠟筆小新》那種架空的小大人腦袋,或者如《花圈圈幼稚園(花丸幼稚園)》、《超元氣三姊妹》(小學生)之類的著重搞笑,而對小孩腦袋無所掌握或者過於刻板(這並非不好,每個作品的表達重點是不同的,作為漫畫創作也不需顧慮真實感),《四葉妹妹》相較起來則是相當寫實且趣味的,後期發揮比較明顯的人物情感反應的細膩度描繪,更是亮眼。集溫馨、日常、新鮮感、趣味性、寫實等等於大成,《四葉妹妹》不管怎麼樣都應該讀一下(註:標題名取自名場景,小孩子對年長者的說話氣勢)。(DUST,2012/11/24)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傅達人棚內解說:《戰術仙女 花木蘭傳》
未來數位旗下漫畫創作活力充沛。儘管悶鍋路線的時事惡搞風格非長遠之計,至少他們編織構成的熱鬧爆笑世界,在帶來輕鬆歡樂之餘,不意也成為讀者苦悶現實的宣洩口。韋宗成已讓我見識過歷史、時政與流行趨勢的巧妙結合,喧嘩怪異又別趣盎然的演出讓人大開眼界。想不到系出同源的哈亞西還更加搞怪,《戰術仙女 花木蘭傳》完全出人意料的表達形式,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哈亞西前一部集結成冊的成名作《台大裸體藝術社》,由於書名和封面風格都太異常,我並未主動下手(平常我鮮少閱讀如《抓狂一族》或《去吧!稻中桌球社》等好賣低級趣味的搞笑漫畫,並不是瞧不起,只不過因為胃口不合罷了)。現之所以想看花木蘭傳,初衷還是因為我自以為這會是一部滿載熱血氣概、家恨國讎、歷史翻案並雜揉科幻隨想的本格派少年風漫畫。看看它封底簡介怎麼寫的:
「魏晉南北朝末期,後三國時代,傳說中的戰術仙女-花木蘭拯救了北方外族人入侵中原的危機,為戰爭的型態帶來了全新的改變。 而在北齊、北周、南陳的新三國亂世中,出現了新興巨大的威脅,在這危及存亡之秋,花木蘭將再度挺身而出!」
簡直如同壯闊史詩的戰爭劇背景,封面也不過是中規中矩的美少女立繪,書名下標堪稱帥氣,內容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標準的簡介詐欺。只能說我對這名作者和未來數位的瞭解實在太少,竟然會擅自想像他們也有畫正常少年漫畫的時候,結果當然是跌破眼鏡。起頭北齊、柔然兩造戰術仙女的戰鬥場面刻劃得好,動態分鏡流暢,而且武打動作設計有水準,如果再多適度使用速度線、粉塵等特效,視覺張力應能更強,不過哈亞西保持一貫簡潔構圖倒也是不差。至於戰術仙女精氣能量來自於觀眾人氣堆疊,其實也不算太唬爛的設定(《七龍珠》的悟空不同樣有生命球嗎?),充其量就是讓美少女戰士們能有惡意賣萌的理由。然而,當我們主角花木蘭上戰場時,一切都變調了……。
單論作畫,哈亞西與韋宗成有同一最大優點,就是穩定度夠高,使成書有賞心悅目的完成度。而雖然哈亞西背景刻劃較為簡陋單調,不若韋宗成注重此細節,人物畫法方面倒明顯更勝一籌。兩人的美少女作畫是各有千秋,不分軒輊,相比之下哈亞西卻比宗成更擅長男性角色的形貌設計。韋宗成畫男性的基本風貌多為美男,似乎較少陽剛的男子漢容顏(惡搞港漫的《馬皇降臨》不算)。哈亞西筆下的男性角色顯有雄風英氣的多。不過,卻也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戰術仙女 花木蘭傳》中「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悲劇(詳細請見本書結局……)。

……
……老闆確定這輔導級還OK嘛?
認真討論,按摩上綱為武術技法,在漫畫中想來也並非不行。如《幽遊白書》中異名「醫生」的超能者神谷實,就有以「指壓」為近戰手段。或是《亂馬1/2》也屢次提過針灸、按摩等中醫技術在中國武術的應用(有認真也有瞎扯)。花木蘭作為主角,以按摩為主要戰鬥方式真是相當別開生面,卻沒想到招一使出來卻是如此變態糟糕的情景……。如同前面所提,哈亞西畫普通動作武打也是很OK的,偏要搞一套按摩打法出來,除了要讚一讚作者異於常人的亂來創意之外,也真讓我們見識到久久欲求不滿的漫畫家一旦爆發,是多麼可怕的現象。
──那麼,哈亞西或許還是晚點再交女朋友吧。不然續集的變態電波怎麼生得出來呢?
另外,觀察網路上一些評論,大多讀者觀感是:《戰術仙女 花木蘭傳》架構完整,情節推進流暢,然而論瘋狂有病之程度,尚不如《台大裸體藝術社》。……顯然我錯過好東西了哪……。(NT10,2012/10/15,同步發表於Twinkling of an Eye in Akashic)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港風政客大車拼:《馬皇降臨》
最近電腦散熱又出了些問題,送修沒暗黑可打,趁這段期間來寫幾篇文章也好。
《馬皇降臨》故事直接取材自臺灣政壇紛爭,卻誇張化地將政治人物們的明爭暗鬥,透過以力打力的肉身拼搏仿擬呈現,自從問世以來就為動漫迷爭睹傳閱,大眾化的政治話題更為它在新聞媒體上取得一時版面,宗成怪漫名氣是以益發更響。一戰成名、建立起本土素材惡搞趣味的固定市場之後,他也才能夠有如《魔法少女林默娘》和《跳躍吧!大同萌會》等更見成熟的作品產生──是的,我以為《馬皇降臨》雖然作畫技藝已穩定成型,表達意識卻還嫌器量不足。儘管是為了戲劇效果,當韋宗成選擇單純二元對立的正邪交鋒為敘事基調,就隱隱透露出他當時困於時政刻板印象的創作侷限。
也許臺灣大多數動漫迷真的都是政治不沾鍋吧,我一邊讀著,卻一邊不禁為作者擔心:難道就沒有些激進綠營分子要看他「醜化」扁皇不爽,發起抵制或更進一步的攻擊行動嗎?劇中,騜一貫英姿有為、偉岸雄踞的強健氣度,對比扁皇眉目乖戾、慘笑淫淫的邪凜風貌,太過直覺就從外型決定了善惡立場,考量到現實反映,作者此番設定未免失之偏頗。當然,也有可能僅因為預設發展篇幅不長,區區數十頁的中篇漫畫,所能發揮畢竟有限,人物衝突分明的編設才最能夠淋漓盡致徹底發揮。而或許,其中越刻加劃騜和藍營人物異稟天賦英才煥發,對比現實中勉難稱得上馬馬虎虎的政績實業,和前些年騜純打形象牌的政治偶像崇拜,才真正是一大反諷哩。

稍微站遠些不計現實紛紛擾擾,《馬皇降臨》堪為誠意之作。作畫穩定,分鏡流暢──以仿擬香港漫畫的劇畫風格而言,韋宗成的動態分鏡還稍嫌太流暢了點。尤其是各參考現實人物創作的角色,外觀氣韻都特有幾分神似(女性角色例外。宗成畫女始終不能脫其個人美少女的固定畫風,諧仿就少了些味道,甚至還跟刻意建構出來的港漫風味扞格不入,實在可惜)。直接套用港漫《海虎》風格的強者世界觀,更是本作一大賣點。那種「強者相遇便只有他媽的戰」既無理又強悍生猛的故事演繹筆法,韋宗成礙於篇幅雖然只能學個皮毛,讀起來已足讓普通讀者樂趣橫生。例如光起頭就十分精彩:我們見常霆虎軀一振,躍然向前,催動綠色戰氣一拳砸下,壹零壹通天樓便轟然倒塌。超級莫名其妙卻又霸氣十足的開場,第一時間已成功抓住讀者眼光。
作者將諸多港漫名產雜燴一本,的確笑果十足。除了「強者命運只有戰」,還有像「主角神異離奇的身世」、「不知標準何在的數據化戰鬥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來看看教授說了什麼:「你們想想,我們人類在浩瀚宇宙中,就有如精蟲一般渺小……能夠擁有皇氣者,是少之又少,竟然不懂珍惜,私自引戰。試想,萬一打起來,要是因此被我當掉,還談什麼成皇之路?」這洗底公三小……)、「好開男同性戀玩笑」(精美的「基克森五兄弟」,擺明就是向《海虎》的「基頭四」致敬──更順便玩了《晚孃傳奇》中「女俠饒命」的哽!)等等。若平日有接觸些以搏殺為主要內容的港漫,《馬皇降臨》讀來想必格外親切。至於未來得及認識港漫的讀者,也許這正是開啟入門的契機?
然而,不確定作者是否有意識的節制內容,《馬皇降臨》港味仍嫌不夠地道。狀聲字風格的未能契合是小問題,女性角色風格不搭也不算什麼(反正大多數港漫都以男子漢宰制天下,女角多為供強者觸景傷情的功能性人物),最關鍵的差距卻在「粗口不夠」。武打風香港漫畫從黃玉郎《小流氓》開始,走的是市井小卒闖江湖的底層世界路線,於是幫派、黑社會描寫即為港漫主流。道上弟兄相互招呼自然滿佈髒話俗語,附和題材,綴滿口語下流字眼的庶民說話風格也就成港漫大宗。《馬皇降臨》中卻僅有一詞尚稱不上粗口的「屎渣」,港漫常見如「仆街」、「撚」、「屌西」、「戰你娘親」等一概未出。若非宗成還望本書能列在保護級的底限之上(最後還是標輔導級……),就是他尚有惻隱之心,覺得本書毒電波已經太多,再下粗口,恐怕殘害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心靈更烈,才稍收斂作罷了。
可惜這份侷限,削弱港漫風格中最富活力的環節之一。更加的粗鄙無文一些,就算可能招來偽道人士抗議,至少漫畫會更加有趣。況且……,如韋宗成一般選材之大膽無忌,還真會怕婦幼聯盟之流場外說嘴嘛?
最後,隨便閒扯隨書附篇。 《馬皇降臨》除了純惡搞騜生平的這篇章壹〈騜〉,篇章貳〈蛆與吱〉則是透過一對兄弟與一名外來客之間關係悲劇性的變化,描寫臺灣處境的孤零變遷。理應是充滿傷懷情感的故事,偏偏篇名和人物名字叫這什麼……,我實在無法理解作者究竟要讀者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應。至於等同附錄的〈突發特別節目 笑話新聞〉,……我想,我們只要笑,就好了……。
真搞不懂韋宗成腦袋裡到底裝的是哪一牌豆腐乳(稱讚意味)。(NT10,2012/10/14,同步發表於Twinkling of an Eye in Akashic)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雖然成岡是笨蛋,但是上官魔超讚!
《鐵火野郎》是台灣漫畫家成岡目前正在連載的作品(在尖端的漫畫之星網站上連載,可免費閱覽目前所有章節),而第一集單行本也在前陣子上市發售,成岡是我近一年來持續關注的台灣漫畫家之一,他在網路上的私人發言滿有意思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肉搜一下。
故事講述,在主角金鐵火小時後,道士(?)父親被魔物(?)「弒魂」幹掉,並且妹妹又被「弒魂」奪走,主角擔心自己被殺掉,苟且偷生跟「弒魂」求饒,「弒魂」同意了,但為了讓主角付出活著的代價,所以在主角身體上了特別的烙印,讓他一輩子都要面對這個烙印,不過卻也因此成了他轉變出美好(?)人生的契機。
而這件小時候的事,也奠基了主角的基本個性:懦弱膽小;不過金鐵火卻也埋下宏願,積極瞭解世界原理,尋找「弒魂」奪回妹妹,長大到十幾屁孩歲,就掌握了可以穿越地府(?)的科學力量,而平常則是從事古怪的發明行為作為賺錢生活的手段。
雖然就這樣繼續努力下去,應該可以順利衝進地府(?),不過這時候的他還沒有足夠的力量跟勇氣,而不巧就在這些時期,金鐵火入住的芒草鎮(雖然好像沒明說,但看起來像是新進去不久的),成了他開竅的契機,鎮民裡如屁孩阿靖的搞砸、少女如花的鼓勵,以及高校生上官魔的夥伴關係(?),讓金鐵火準備得更好、更進一步邁向自己的野望。
整體來說故事很勵志,第一話看到都哭了,懦弱的人克服自己障礙所需的勇氣,與一輩子從來沒被關心過的溫暖「話語」其力量之大,幾乎就像太陽一樣。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 |
上官魔肖像。 |
上官魔啊————!!!!(喂
上官魔真的是整部作品的亮點,像聖光一樣把其他
原本以為,一開始就不斷交代人物背後的心酸故事,來迅速刻劃人物性格,是為了讓故事快速進行,因此故事架構很可能是較短的作品,不過後來又再度出現新的回顧,看來還是有機會繼續看個五年、十年。是吧,成岡?(DUST,2012/10/09)
![]() |
作者成岡肖像。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