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動物星球當兵趣:《兵齊步》


雖然有時感嘆臺灣漫畫產出質量有限,往往不如書架上滿滿好幾排的日本漫畫。至少針對內需市場,本土創作仍有本土題材呼喚在地共鳴的優勢。

不論保羅.奧斯特如何細緻入微刻劃紐約曼哈頓城的前世今生,對我們臺灣人來講,也及不上黃春明筆下有關蘭陽平原的原鄉記憶親切貼己。又例如,絕大多數好萊塢災難電影總愛以自由女神大作文章,藉神像的破敗突顯災禍之規模;但這遙遠異國又已用到俗濫老套的橋段,美國範圍以外的觀眾恐怕早已麻木不仁。在現地,正有更好的材料可資使用,像是101大樓。BARZ的《鎮邪甲冑-劍獅》或韋宗成《馬皇降臨》,無獨有偶都以此擎天巨廈的崩殂壞滅,表達出力量或災難之驚人。正因為是你我司空見慣、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風景,以此連結到讀者的生活體驗,才得以發揮非地方性題材所不能達到的感動(或震懾)。稀鬆平常的道路街景是如此,獨有在地化的生命經驗更是不在話下。充滿本國個殊國情徵兵制的歡笑淚水點點滴滴,《兵齊步》正是這樣的漫畫。

在臺灣,絕大多數有當過兵的通常體格男性,都領教過中華民國國軍是多麼異常的環境。為了維繫組織極權主義、維持科層與教律等形式化規範、維護所謂的軍威形象,你身在其中面對種種不合理、幼稚、甚或匪夷所思的情狀,只能默然應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當然,在裡面偶爾也有好事,有久別塵世重獲新生的快意,有肝膽相照共罵長官的同袍,有新年大快朵頤稍得閒適的舒緩,苦悶煩躁的衰事卻總比這些多上十倍百倍(不然我們幹嘛不他媽簽下去)。回憶起來,箇中酸甜苦辣零零總總確實饒富趣味,但不會有人願意再回到那裡頭自賤:當你身在其中,根本就不會覺得有趣,多得是愁苦、憂慮、恐懼、憤怒,還有無止盡的疲勞堆積,身心皆然。誠如作者後記感言,有關當兵的種種是個很不愉快的回憶,如果這些不愉快回憶化成漫畫,能讓大家笑一笑,說故事的人本身也會覺得很快樂。御村了明顯充分理解了幽默故事的創作要領之一,即是讓讀者能享受「旁觀他人之痛苦的樂趣」--且這痛苦還不能太過(導致死亡或不可逆的永久傷害,那殘酷就變得不再有趣了)。充滿狗屁倒灶鳥事的中華民國國軍,只要經適當地消毒過濾(御村:如果不畫得婉轉點,這本書大概會被禁止發行吧),確為適合如此發揮的舞台。

作者自承當兵不愉快,從《兵齊步》就可看出所言非虛。眼見劇中牽涉話題之廣,從新訓到專長訓、下部隊、文書業務、專精訓練、基地野營、實砲射擊一應俱全(教召還遇到漢光……);另外又有大小情事,小至如服儀內務、廁所鬧鬼,大到逃兵連坐、未爆彈、偏彈誤擊觀測所等。我自認一年服役經驗也遇過許多事,但畢竟御村當時還是舊制兩年,就有更漫長的時間去經歷種種,話題簡直多到滿出來。畫成漫畫後,當中的奇趣怪誕以詼諧姿態發揮,你我讀著往往忍俊不禁,當過兵的卻都曉得:當事者身在當下絕不可能覺得這些有什麼好笑。願意將這些不堪回首的過去形成故事,展現在人群面前搏眾人一笑,已可看出御村了作為一個創作者樂於自娛娛人的特質,實屬難能可貴。

《兵齊步》其中最亮眼的創作手法,無疑是全部登場角色造型動物化。透過角色動物化,即可自然避開指涉實際存在人事物的名譽問題。作者以嫻熟穩定的單純線條,勾勒出一個個二頭身Q版動物擬代角色。雖然只是二頭身,御村確實掌握各種動物的特徵予以特化,讀者可以清楚分辨出各色動物種類,部份甚至能從動物種類的對應鮮明意識到角色之性格(最典型如連長,兇巴巴,大白鯊一隻)。登場動物之多,讓人每翻幾頁就又有新的驚奇。加上御村作畫完成度極高,墨線乾淨大方,網點使用合宜,分鏡動線流暢,角色造型可愛加上表情生動活潑,讀起來相當享受。原本橫跨數年創作的同人誌集結成冊,畢竟經年產出的作品氣質不一,畫風也隨時間有所變動,御村為了商業化的品質要求,泰半內容多重修描線,才得使全書質感一致,不禁令人感嘆作者用心良苦。

說起來,御村了的當兵本之所以得出版社青睞,相中其市場潛力予以商業化,我以為也跟動物擬人化角色有關。儘管兵役話題是如此大眾且貼近你我,若作者最初採取動漫畫界主流的少年漫畫風或美少女插畫風,恐怕就僅止於同人誌即售會場的銷售。畢竟御宅族的品味跟普羅大眾的喜好有相當落差。御村當年想到借動物造型作題材呈現,乃至於今日商業化,恐怕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橙汁。事後諸葛而論,這樣的敘事策略顯然相對容易受人群歡迎--與《四葉妹妹》狀況類似:人設造型沒有受到領域品味限制,因此可以自然成為大眾流行視覺接受的一部分。整本《兵齊步》看下來,並未有過多的御宅小趣味、次文化元素等偏門資訊形成近用干擾,更多的是有關服役豐富的日常體驗,那種親切有趣又不跟現實脫鉤的生活感,即為這本四格漫畫集得以打入大眾市場的關鍵。

也許會有讀者預設立場,認為這類軍旅故事看在沒有相關兵役經驗的人眼裡,會造成部份小眾笑點不明所以,但《兵齊步》並未犯這樣自嗨的毛病。儘管只是四格集錦,御村了十分重視情節演出的因果關係和話題接近性,除了盡可能蒐集具備普遍趣味特質的材料,關於軍隊獨有的文化信息(例如業參文書、莒光日),通常也有簡單易懂的說明,使免役讀者不致產生理解障礙。回到作者的發想初衷,就可以看到御村在這層面創作努力的動機,正是以溝通和分享為出發點,才能有如此高度的可看性。

御村在後記感言道:「常聽說『男友喜歡聊當兵,但是女友沒興趣』而吵架的事例(按:在第47頁〈兵變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小篇,就透過小狗學弟親身慘痛地表現出來了),因此想要畫出一本讓女性朋友也看得懂,能和男友一起分享的當兵本。」以我個人經驗來看,相信這本漫畫已確實達到它這原始預想(御村這伙現充,更是當兵本畫到一半就交了女朋友……)。即使本來對兵役生涯不抱有特別高興趣,看到封面上一個個精緻可愛的動物角色,總會引人想要拿起來翻一翻。當過兵的人看到其中似曾相似的經歷,會心有慼慼焉的會心一笑;沒當過兵的人也能因為劇中種種白痴兮兮的事件、或某些人物遭遇的小小不幸為之捧腹,不會受限於主題框架影響傳達,《兵齊步》最為成功的創作價值就在於此。

總論整體品質,不管是分鏡構成和笑點鋪陳,《兵齊步》絕對大勝許多主流的日本二線漫畫,甚且能和一流作品並駕齊驅。加上通俗本土化的故事內容,身為出生在臺灣的漫畫迷,完全沒有不讀的道理。好漫畫,不看嗎?(NT10,2012/12/12,同步發表於Twinkling of an Eye in Akashic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四葉妹妹:「安田,不要白目!!」


あずまきよひこ的《四葉妹妹》,我幾乎是最近一年才開始接觸,這部作品的形象一直以來都讓我覺得特別,他不在受青少年喜愛的主流漫畫之列,也不在兒童熱愛的作品裡頭,亦不是少女漫畫,更不是御宅族涉獵的熱門作品。這有點像在每個領域範圍(例如我前面的觀眾區別的各種分類)內隨機去詢問任何有可能接觸漫畫的人,每個領域裡看過《四葉妹妹》的人可能都不多,但加總起來卻又是稍具人氣的漫畫。會有這種現象我猜測跟《四葉妹妹》至今尚未動畫化有關,如果動畫化了,情況可能會改變。

形象特別的另一個原因是,我見過《四葉妹妹》的公仔(不是阿楞,而是四葉本人)的場景攝影圖片(用本來就具有動作、或者關節可活動的公仔做出動作,搭配相應的現實背景拍出的照片,例如照片內容是在河邊玩水),被用來裝飾在百貨公司一樓的牆壁上,它並不是廣告,因為沒有任何商品文宣訊息、也沒有跟任何兒童場域或商品區有聯繫,這讓我很意外,四葉妹妹的人設造型沒有受到領域品味的限制,很自然地成為大眾流行視覺能接受的一部分。

故事描述一個活潑的五歲女孩,跟著爸爸生活,與鄰居、爸爸的友人等互動的日常故事,目前中文單行本在今年五月出到第十一集,而我直到剛剛才知道,《四葉妹妹》的作者あずまきよひこ,竟然就是畫《笑園漫畫大王》的作者,它是《笑園漫畫大王》連載結束後出的作品,我也看過《笑園漫畫大王》一部分的動畫版,實在很難想像這是出自於同一位漫畫家的故事。

確實,當我重新進一步比對之後,《笑園漫畫大王》跟《四葉妹妹》在故事的步調上很類似,畫風方面,可能是因為動畫版的《笑園漫畫大王》有點崩壞,所以我從漫畫版的《四葉妹妹》沒看出來,不過確實也像。而校園舞台的《笑園漫畫大王》劇情主力幾乎完全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跟以家庭為舞台的《四葉妹妹》出現更多的與物理環境互動的情節不同,而這也彰顯出兩部作品細膩程度的根本差異,《笑園漫畫大王》基本上是情節想像力的作品,而《四葉妹妹》則是有著對日常生活與事物敏銳觀察,以及詮釋力道優秀的故事。

我最近剛好在準備寫篇《蠟筆小新》的漫畫評論(因為我不久前入手了它新出的設定集,文字資料意外地可觀,而幾年來我都有在關注《蠟筆小新》的漫畫),我有思考過一個成功的兒童向日常故事所需要具有的基本條件,從小時候觀看電視卡通的印象中,找到一個可能具有意義的共通訊息:這些成功的故事都不會把主力鎖定在某一個生活場域(例如學校),而是把主角的所有生活面向都作同程度的掌握,凡舉《櫻桃小丸子》、《哆啦a夢》、《我們這一家》、《蠟筆小新》都是如此,我猜這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對《笑園漫畫大王》與《四葉妹妹》之間的評價,雖然《四葉妹妹》沒有幼稚園生活故事,但家庭內、鄰居、戶外活動、購物等等,都有許多著墨。

《四葉妹妹》明顯的強項不在這邊,它厲害的地方我覺得有幾個可以關注的點:首先是寫實的背景,《四葉妹妹》的背景作畫完全不用網點,而是用手繪線條疊層鋪設陰影跟色彩,光看那頻繁出現的場景描繪,大概就知道應該收集了不少現實照片資料,以背景的細緻度來說不大可能是憑空畫出來的;あずまきよひこ跟安達充一樣,偶爾也會有一些純背景的過渡畫面(安達充不是「偶爾」,而是「大量使用」),這種寫實背景的強調,架構了故事的世界觀,讓讀者更能意會到它的「與自己現實世界的同一化」,而且《四葉妹妹》基本上都是「電影鏡頭」(幾乎沒有內心話的呈現),進而在描繪角色的互動與反應、揣摩真實世界細膩的情感與神情時,更有味道。

再者,作者很高程度地掌握了小孩子的思考模式與反應方式,雖然四葉並不是真實世界小孩會有的樣子,但許許多多小孩的特質,在四葉身上一覽無遺,加上她爸爸一貫地「認真平等地對待四葉」那種態度(例如吃咖哩前要一起跳咖哩之舞,如果四葉不跳,爸爸還是會自己跳;或者,因為爸爸隨意地拍攝四葉難過的樣子而被四葉阻止,爸爸很認真地對「不能亂拍別人」這件事跟四葉慎重道歉),更強化了小孩子世界的獨特性,這種印象刻畫得相當鮮明。尤其四葉哭泣又被其他人事物影響的這類描繪:小孩不是「假哭」,而是「活在當下」,相當漂亮。

接著,《四葉妹妹》登場的人物都是善良且直率的一般老百姓,特質上雖然各有不同,但都不會太強烈,沒有極端分子的存在,讓故事劇情輕鬆許多,這也是日常劇情兼具寫實卻又有趣的概念界線,當角色太過與眾不同,就很容易影響讀者在作品的立足位置(這是讀者自身套入故事情境的過程,例如,讀者會覺得自己是主角、站在主角陣營之類的閱讀感覺)。

五歲小孩的好奇心與精力旺盛,比起《蠟筆小新》那種架空的小大人腦袋,或者如《花圈圈幼稚園(花丸幼稚園)》、《超元氣三姊妹》(小學生)之類的著重搞笑,而對小孩腦袋無所掌握或者過於刻板(這並非不好,每個作品的表達重點是不同的,作為漫畫創作也不需顧慮真實感),《四葉妹妹》相較起來則是相當寫實且趣味的,後期發揮比較明顯的人物情感反應的細膩度描繪,更是亮眼。集溫馨、日常、新鮮感、趣味性、寫實等等於大成,《四葉妹妹》不管怎麼樣都應該讀一下(註:標題名取自名場景,小孩子對年長者的說話氣勢)。(DUST,2012/11/24)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傅達人棚內解說:《戰術仙女 花木蘭傳》


未來數位旗下漫畫創作活力充沛。儘管悶鍋路線的時事惡搞風格非長遠之計,至少他們編織構成的熱鬧爆笑世界,在帶來輕鬆歡樂之餘,不意也成為讀者苦悶現實的宣洩口。韋宗成已讓我見識過歷史、時政與流行趨勢的巧妙結合,喧嘩怪異又別趣盎然的演出讓人大開眼界。想不到系出同源的哈亞西還更加搞怪,《戰術仙女 花木蘭傳》完全出人意料的表達形式,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作者在本書封面折書口直言:「一個人太久沒交女朋友,就會畫這種漫畫。」未聞內容不明所以,才讀不到一半就知道執筆之人非常道也,全書看完可以得出結論:哈亞西腦袋進水病入膏肓,著實是不世出的變態紳士無誤(大稱讚!)。

哈亞西前一部集結成冊的成名作《台大裸體藝術社》,由於書名和封面風格都太異常,我並未主動下手(平常我鮮少閱讀如《抓狂一族》或《去吧!稻中桌球社》等好賣低級趣味的搞笑漫畫,並不是瞧不起,只不過因為胃口不合罷了)。現之所以想看花木蘭傳,初衷還是因為我自以為這會是一部滿載熱血氣概、家恨國讎、歷史翻案並雜揉科幻隨想的本格派少年風漫畫。看看它封底簡介怎麼寫的:

魏晉南北朝末期,後三國時代,傳說中的戰術仙女-花木蘭拯救了北方外族人入侵中原的危機,為戰爭的型態帶來了全新的改變。 而在北齊、北周、南陳的新三國亂世中,出現了新興巨大的威脅,在這危及存亡之秋,花木蘭將再度挺身而出!


簡直如同壯闊史詩的戰爭劇背景,封面也不過是中規中矩的美少女立繪,書名下標堪稱帥氣,內容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標準的簡介詐欺。只能說我對這名作者和未來數位的瞭解實在太少,竟然會擅自想像他們也有畫正常少年漫畫的時候,結果當然是跌破眼鏡。起頭北齊、柔然兩造戰術仙女的戰鬥場面刻劃得好,動態分鏡流暢,而且武打動作設計有水準,如果再多適度使用速度線、粉塵等特效,視覺張力應能更強,不過哈亞西保持一貫簡潔構圖倒也是不差。至於戰術仙女精氣能量來自於觀眾人氣堆疊,其實也不算太唬爛的設定(《七龍珠》的悟空不同樣有生命球嗎?),充其量就是讓美少女戰士們能有惡意賣萌的理由。然而,當我們主角花木蘭上戰場時,一切都變調了……。

單論作畫,哈亞西與韋宗成有同一最大優點,就是穩定度夠高,使成書有賞心悅目的完成度。而雖然哈亞西背景刻劃較為簡陋單調,不若韋宗成注重此細節,人物畫法方面倒明顯更勝一籌。兩人的美少女作畫是各有千秋,不分軒輊,相比之下哈亞西卻比宗成更擅長男性角色的形貌設計。韋宗成畫男性的基本風貌多為美男,似乎較少陽剛的男子漢容顏(惡搞港漫的《馬皇降臨》不算)。哈亞西筆下的男性角色顯有雄風英氣的多。不過,卻也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戰術仙女 花木蘭傳》中「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悲劇(詳細請見本書結局……)。

奈虛蘑菇曾在《Fate/Stay Night》當中,以王之出世地位,合理化亞瑟王是女子真身的的安排;哈亞西類似手法操作,卻又反其道而行,乾脆將「代父從軍的忠孝之女」花木蘭逆變為男性。戰鬥手法更見離譜──竟然是按摩!經鬼面將軍高長恭棚內解說,還將按摩神化為不可思議的失傳武術絕技(人稱「活殺之術」!)。只看生平好飲黑松沙士的木蘭(男)出手如神,藉「隔空把脈術」掌握敵手精氣流動,準確預測閃躲殺招之餘,指掌只輕鬆寫意地撫觸柔然戰術仙女幾下,這些個有著甜美外表的人形兵器無不難以招架,吐息如蘭,眼波游絲,面泛紅潮,香汗淋漓,周身酥麻,嬌喘難抑,淫浪討饒之聲不斷,終至絕頂失神……。

……
……老闆確定這輔導級還OK嘛?

認真討論,按摩上綱為武術技法,在漫畫中想來也並非不行。如《幽遊白書》中異名「醫生」的超能者神谷實,就有以「指壓」為近戰手段。或是《亂馬1/2》也屢次提過針灸、按摩等中醫技術在中國武術的應用(有認真也有瞎扯)。花木蘭作為主角,以按摩為主要戰鬥方式真是相當別開生面,卻沒想到招一使出來卻是如此變態糟糕的情景……。如同前面所提,哈亞西畫普通動作武打也是很OK的,偏要搞一套按摩打法出來,除了要讚一讚作者異於常人的亂來創意之外,也真讓我們見識到久久欲求不滿的漫畫家一旦爆發,是多麼可怕的現象。

──那麼,哈亞西或許還是晚點再交女朋友吧。不然續集的變態電波怎麼生得出來呢?


另外,觀察網路上一些評論,大多讀者觀感是:《戰術仙女 花木蘭傳》架構完整,情節推進流暢,然而論瘋狂有病之程度,尚不如《台大裸體藝術社》。……顯然我錯過好東西了哪……。(NT10,2012/10/15,同步發表於Twinkling of an Eye in Akashic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港風政客大車拼:《馬皇降臨》



最近電腦散熱又出了些問題,送修沒暗黑可打,趁這段期間來寫幾篇文章也好。

《馬皇降臨》故事直接取材自臺灣政壇紛爭,卻誇張化地將政治人物們的明爭暗鬥,透過以力打力的肉身拼搏仿擬呈現,自從問世以來就為動漫迷爭睹傳閱,大眾化的政治話題更為它在新聞媒體上取得一時版面,宗成怪漫名氣是以益發更響。一戰成名、建立起本土素材惡搞趣味的固定市場之後,他也才能夠有如《魔法少女林默娘》和《跳躍吧!大同萌會》等更見成熟的作品產生──是的,我以為《馬皇降臨》雖然作畫技藝已穩定成型,表達意識卻還嫌器量不足。儘管是為了戲劇效果,當韋宗成選擇單純二元對立的正邪交鋒為敘事基調,就隱隱透露出他當時困於時政刻板印象的創作侷限。

也許臺灣大多數動漫迷真的都是政治不沾鍋吧,我一邊讀著,卻一邊不禁為作者擔心:難道就沒有些激進綠營分子要看他「醜化」扁皇不爽,發起抵制或更進一步的攻擊行動嗎?劇中,騜一貫英姿有為、偉岸雄踞的強健氣度,對比扁皇眉目乖戾、慘笑淫淫的邪凜風貌,太過直覺就從外型決定了善惡立場,考量到現實反映,作者此番設定未免失之偏頗。當然,也有可能僅因為預設發展篇幅不長,區區數十頁的中篇漫畫,所能發揮畢竟有限,人物衝突分明的編設才最能夠淋漓盡致徹底發揮。而或許,其中越刻加劃騜和藍營人物異稟天賦英才煥發,對比現實中勉難稱得上馬馬虎虎的政績實業,和前些年騜純打形象牌的政治偶像崇拜,才真正是一大反諷哩。

這支騜的狂想曲裡,扁皇畢竟黑的徹底,我忍不住聯想到扁皇當政期間,賴有賢幫他畫的《平民總統阿扁》。其中缺乏動感和企圖心的僵硬作畫,和極盡能事吹捧當朝首領的神話事蹟,一度讓我以為這賴有賢是他人頂名冒畫而已,難以將他跟曾創作過《大唐遊記》、《真命天子》等良作的漫畫家聯想在一起。說不定,韋宗成就特地要妖魔化當初頻為造神的扁皇,然後假裝捧一下騜的卵葩,從兩方面痛婊《平民總統阿扁》的噁心造作,才要搞出這篇雙重諷刺劇。賴有賢當初或許迫於本土漫畫表現環境不良,加上難以避免的創作力衰退,才接受這種明顯迎合政府照本宣科歌功頌德的案子,情節不勞畫家構思,又有穩當酬勞入袋,何樂不為?隨著之後扁皇樁樁醜聞爆發,原先還加減足資充作名人勵志傳記的漫畫集,竟也一起成了笑話污點,這大概也是賴當初始料未及的。有賢時運不濟又壓錯了寶,淪為後世調侃對象,確是造化弄人。

稍微站遠些不計現實紛紛擾擾,《馬皇降臨》堪為誠意之作。作畫穩定,分鏡流暢──以仿擬香港漫畫的劇畫風格而言,韋宗成的動態分鏡還稍嫌太流暢了點。尤其是各參考現實人物創作的角色,外觀氣韻都特有幾分神似(女性角色例外。宗成畫女始終不能脫其個人美少女的固定畫風,諧仿就少了些味道,甚至還跟刻意建構出來的港漫風味扞格不入,實在可惜)。直接套用港漫《海虎》風格的強者世界觀,更是本作一大賣點。那種「強者相遇便只有他媽的戰」既無理又強悍生猛的故事演繹筆法,韋宗成礙於篇幅雖然只能學個皮毛,讀起來已足讓普通讀者樂趣橫生。例如光起頭就十分精彩:我們見常霆虎軀一振,躍然向前,催動綠色戰氣一拳砸下,壹零壹通天樓便轟然倒塌。超級莫名其妙卻又霸氣十足的開場,第一時間已成功抓住讀者眼光。


作者將諸多港漫名產雜燴一本,的確笑果十足。除了「強者命運只有戰」,還有像「主角神異離奇的身世」、「不知標準何在的數據化戰鬥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來看看教授說了什麼:「你們想想,我們人類在浩瀚宇宙中,就有如精蟲一般渺小……能夠擁有皇氣者,是少之又少,竟然不懂珍惜,私自引戰。試想,萬一打起來,要是因此被我當掉,還談什麼成皇之路?」這洗底公三小……)、「好開男同性戀玩笑」(精美的「基克森五兄弟」,擺明就是向《海虎》的「基頭四」致敬──更順便玩了《晚孃傳奇》中「女俠饒命」的哽!)等等。若平日有接觸些以搏殺為主要內容的港漫,《馬皇降臨》讀來想必格外親切。至於未來得及認識港漫的讀者,也許這正是開啟入門的契機?


然而,不確定作者是否有意識的節制內容,《馬皇降臨》港味仍嫌不夠地道。狀聲字風格的未能契合是小問題,女性角色風格不搭也不算什麼(反正大多數港漫都以男子漢宰制天下,女角多為供強者觸景傷情的功能性人物),最關鍵的差距卻在「粗口不夠」。武打風香港漫畫從黃玉郎《小流氓》開始,走的是市井小卒闖江湖的底層世界路線,於是幫派、黑社會描寫即為港漫主流。道上弟兄相互招呼自然滿佈髒話俗語,附和題材,綴滿口語下流字眼的庶民說話風格也就成港漫大宗。《馬皇降臨》中卻僅有一詞尚稱不上粗口的「屎渣」,港漫常見如「仆街」、「撚」、「屌西」、「戰你娘親」等一概未出。若非宗成還望本書能列在保護級的底限之上(最後還是標輔導級……),就是他尚有惻隱之心,覺得本書毒電波已經太多,再下粗口,恐怕殘害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心靈更烈,才稍收斂作罷了。

可惜這份侷限,削弱港漫風格中最富活力的環節之一。更加的粗鄙無文一些,就算可能招來偽道人士抗議,至少漫畫會更加有趣。況且……,如韋宗成一般選材之大膽無忌,還真會怕婦幼聯盟之流場外說嘴嘛?


最後,隨便閒扯隨書附篇。 《馬皇降臨》除了純惡搞騜生平的這篇章壹〈騜〉,篇章貳〈蛆與吱〉則是透過一對兄弟與一名外來客之間關係悲劇性的變化,描寫臺灣處境的孤零變遷。理應是充滿傷懷情感的故事,偏偏篇名和人物名字叫這什麼……,我實在無法理解作者究竟要讀者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應。至於等同附錄的〈突發特別節目 笑話新聞〉,……我想,我們只要笑,就好了……。

真搞不懂韋宗成腦袋裡到底裝的是哪一牌豆腐乳(稱讚意味)。(NT10,2012/10/14,同步發表於Twinkling of an Eye in Akashic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雖然成岡是笨蛋,但是上官魔超讚!



《鐵火野郎》是台灣漫畫家成岡目前正在連載的作品(在尖端的漫畫之星網站上連載,可免費閱覽目前所有章節),而第一集單行本也在前陣子上市發售,成岡是我近一年來持續關注的台灣漫畫家之一,他在網路上的私人發言滿有意思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肉搜一下。

故事講述,在主角金鐵火小時後,道士(?)父親被魔物(?)「弒魂」幹掉,並且妹妹又被「弒魂」奪走,主角擔心自己被殺掉,苟且偷生跟「弒魂」求饒,「弒魂」同意了,但為了讓主角付出活著的代價,所以在主角身體上了特別的烙印,讓他一輩子都要面對這個烙印,不過卻也因此成了他轉變出美好(?)人生的契機。

而這件小時候的事,也奠基了主角的基本個性:懦弱膽小;不過金鐵火卻也埋下宏願,積極瞭解世界原理,尋找「弒魂」奪回妹妹,長大到十幾屁孩歲,就掌握了可以穿越地府(?)的科學力量,而平常則是從事古怪的發明行為作為賺錢生活的手段。

雖然就這樣繼續努力下去,應該可以順利衝進地府(?),不過這時候的他還沒有足夠的力量跟勇氣,而不巧就在這些時期,金鐵火入住的芒草鎮(雖然好像沒明說,但看起來像是新進去不久的),成了他開竅的契機,鎮民裡如屁孩阿靖的搞砸、少女如花的鼓勵,以及高校生上官魔的夥伴關係(?),讓金鐵火準備得更好、更進一步邁向自己的野望。

整體來說故事很勵志,第一話看到都哭了,懦弱的人克服自己障礙所需的勇氣,與一輩子從來沒被關心過的溫暖「話語」其力量之大,幾乎就像太陽一樣。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上官魔肖像。

上官魔啊————!!!!(喂

上官魔真的是整部作品的亮點,像聖光一樣把其他不重要的東西都遮住了,成岡(文尾圖)的表情畫技在上官魔的臉上尤其出色,漫畫所有畫面也都很清楚,背景也不偷懶(有些創意也滿不賴的),唯一可以挑剔的大概只有工地禿頭老闆頭上的直線條,看起來像光影表現,卻又可能是陰沉的意思,不過不管是哪一個也都好像怪怪的。

原本以為,一開始就不斷交代人物背後的心酸故事,來迅速刻劃人物性格,是為了讓故事快速進行,因此故事架構很可能是較短的作品,不過後來又再度出現新的回顧,看來還是有機會繼續看個五年、十年。是吧,成岡?(DUST,2012/10/09)

作者成岡肖像。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亡國的阿基德》第一章簡評


主角圖像:右邊是本傳,左邊是外傳。

《反叛的魯路修——亡國的阿基德》是《反叛的魯路修》的外傳故事,根據以前的官方消息,兩個作品是屬於同一個世界,差別在於主角群不一樣,並且所處的戰場位置不同(本傳是在日本,外傳是在歐洲)。

《亡國的阿基德》故事安插在本傳第一季銜接第二季正中間的位置(即不列顛皇歷二零一七年末),以劇場版的方式製作共四章劇情,目前只上映了第一章的部分,長約五十分鐘。因為不是平行故事,所以根據猜測,本傳的角色很可能會在外傳登場。

不過這目前還很難說,因為官方資訊是以前情報的資料,官方製作隨時都可能會有改變,而且以目前第一章的劇情看起來,所有的人事物完全都是新面孔,甚至連不列顛的機體都跟本傳不同(而且EU陣營的機器人看起來相當強悍,四足的行動方式在過去本傳裡面從來沒出現過)。

第一章故事裡唯一跟本傳有所清楚連結的,大概只有這一句台詞:「你們是和恐怖份子一夥的嗎?十一區有個名叫黑暗騎士團的。」不過,劇末第二章的預告裡卻出現了本傳的人物(見最後一張圖),看來本傳人物有很高機會能在外傳出現交集(說「很高機會」是因為,那說不定只是關聯地出現,甚至只是一種異時空的穿插用來蒙太奇目前的劇情而已,而不會參與進外傳的主軸故事裡面)。

第一章的一些截圖,點圖可放大。

本傳《反叛的魯路修》是一個精采絕倫的故事(「身為阿宅絕對不能錯過」,就是這種層級的作品),接二連三的驚險刺激以及鬥智、盤算思考,幾乎讓人停不下來;不過很怪的是,外傳《亡國的阿基德》第一章卻步調平緩,人物連結關係的鋪陳冗長,只有零星幾次「普通」程度的作戰以及關鍵人物之間的對峙,本傳滿滿的高超謀略幾乎沒有出現,絲毫沒有驚喜可言,只能說感到相當意外且可惜。

不過看著片尾曲之中為數不少的插圖,人物與場景的呈現,《亡國的阿基德》似乎應該也是個足夠複雜的故事,真相究竟如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DUST,2012/10/06)

第二章預告裡出現了朱雀跟C.C.。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魔法老師——完全世界的兩個結局


讓通常作為輔助的女性角色放在構圖前方,令我印象深刻。

《魔法老師》剛開始出的時候,我就隨著中文版單行本發行的進度,不斷緊追著這部作品,前陣子買到最後一集,持續看了八、九年,這個故事終於結束了。赤松健的前作《純情房東俏房客》,BUDU跟我都認為它是相當優秀的漫畫,而且在我們的御宅生涯裡,它代表著相當具有指標性的中繼點(下次有機會寫這部的評論再聊),也因為這樣,我才會有機會接觸《魔法老師》,不然依我的閱讀習慣,有很大可能性會漏掉它。

故事有三十八集之多,其實大半都忘光了,現在沒辦法寫總評(有機會的話我重看一遍也許會再寫一篇),所以我想直接談結局構成,包含OAD動畫版以及劇場版的部分;我沒看《魔法老師》兩期的連載動畫跟OVA,之前只有瞄過一眼,覺得作畫素質太差作罷,連赤松健自己都在抱怨。OAD則大概是因為隨單行本附贈、並且赤松健親自參與動畫製作(系列構成),所以作畫品質相當高,而劇場版卻又掉了一點下來,但尚可接受。

看動畫我很少顧慮作畫品質的問題,對《魔法老師》這麼做,是因為有看原作漫畫的關係,如果動畫作畫失去了美感讓人欣賞,那我們還是有理由可以繼續看下去:像是,看看故事在說些什麼(更執著的人,動畫作畫差、故事爛,還是會為了聽喜愛的聲優而看),但我已經看過原作知道故事了,即便動畫版可能有些劇情上的修改,大架構跟主軸不變,也仍然吸引不了我。

OAD動畫作畫水準高,而且帶有不少新房昭之的味道在。

漫畫故事結局收尾整整長達兩本單行本之多(約二十話),我把收尾分界點立在解決最大危機的最後決戰完結時,若把最後決戰也算進去,應該五、六本跑不掉;赤松健之所以花這麼長的篇幅收尾,我想一來是因為人物太多必須好好交代,二來是主角的目標並不在決戰本身(很多故事都會用決戰直接收尾,只要打贏了,問題跟著一起解決),而是後續的行動,包含解決魔法世界崩壞問題、找到自己的老爸,以及一些零零星星的狀況。

但是,雖然赤松健在結局畫了這麼多,故事的收尾仍然略感草率,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主角對自己老爸納吉的追尋結果根本是直接天降,如此重要的故事關鍵核心竟沒多加著墨,真難想像這是故事構思細緻的赤松健會下的筆,而且納吉在最後出場所帶的台詞,顯得相當突兀,完全沒有劇情脈絡架構,扁平得不可思議。

納吉的「紅色之翼」一夥人,於結局應該會有好好發揮的空間才是,納吉作為上個世代的英雄人物,對現世代自己兒子所處理的問題毫無關注,實在有違故事好看該有的原則;我想,起碼提出一種精神指引、或者用赤松健最擅長的理論派手法,來表現這世代間的結局互動,應該都是可行的方向(要不然,父子倆最強魔法師打一架也很不錯,甚至是來場紅白大對抗,「紅色之翼 VS 白色之翼」應該也很有看頭)。

不過不得不說,明日菜在結局收尾的前半段,用一百年沉睡的代價來協助解決魔法世界崩解的問題,所營造的氣氛確實相當棒,百餘年後的甦醒,熟悉的人們已經都不在,而且意外地該在的人也都不在了,挖著故人留下來的時空膠囊照片,片段地回顧著空白的一百年,而主角涅吉的側背影(暗臉表現)更強烈地顯現著時空隔閡的悲愴感(這招很常見也很有破壞力),我很喜歡這一段的故事敘述,不過赤松健還是赤松健啊,竟在這時候讓穿越時空的火星人超同學出現,一股氣往歡樂結局收束。

我覺得故事中最值得玩味的是最終決戰「完全世界結社」所持的理論構想,這個結社成員面對的確實是一個巨大的現實問題,他們選擇令人難以接受的方式試圖解決,外人如果不懂原因,就會覺得他們是完全的邪惡組織,而事實上他們的終極目的仍是為了拯救世界。類似「看似壞人,真相卻是別有用心,他們做的事情其實是過程中的必要之惡」這種架構的,如同《少年偵探》裡的詛咒之子問題,都有著兩難的困境,而且良善方的解決方案卻如同踩鋼索那般,既危險又充滿未知性,看似跛腳卻是有勇氣的選擇,為漫畫創作之正論。

《魔法老師》劇場版的結局,比起漫畫來說遜色許多,雖然劇場版的腳本仍是赤松健出的。劇場版把決戰之後的故事改掉,讓涅吉面對選擇正式夥伴關係的對象(訂立正式契約,而其他於過去立暫訂契約的夥伴,都會因此失去關於魔法的記憶,加上時間限制,陷入難題之中),並且突然發生魔法世界(火星)比計劃提前逼近地球造成雙方互相毀滅的危險,最後主角涅吉與全班同學一起訂下了正式契約,在宇宙開大絕把火星的魔法屏障打破,然後夥伴呼喊、建構信念,再把火星跟地球融合的魔法重新發射一次,拯救了大家這樣。

這個新結局實在沒什麼意思,而且劇場版的這部分情節,過於重視呈現夥伴各自的能力展現以及對等關係,搞得有點鄉愿味道,也因為這些呈現而壓縮了劇本可以有的故事厚實度(或者也許該反過來說,搞不好就是沒有夠好的劇情構思,所以才這樣搞,事實上劇場版確實有製作人員爆料做得很倉促,而且赤松健還臨時改了劇本),作為劇場版實在相當可惜。

赤松健在單行本最後一集的封面內頁說道,《魔法老師》的劇情是還有很多可以畫,不過仍然先收尾,也提到可能會以別種形式來講述《魔法老師》的剩下故事(我猜劇場版也算一個),那些遺憾沒見到的片段,大概只能期待像是小說或者OAD、OVA繼續進行吧。(DUST,2012/10/04)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雲之彼端.約定之地



這是今天早上看的動畫(呃,或許應該說是昨天),叫做《雲之彼端.約定之地》,是一部一小時半的短篇。

這部動畫看完之後思緒很亂,因為他承接了我以往曾經思考過的、追求過的事情,雖說作者本身似乎不是要表達那樣的東西,而只是剛好牽引到我的感受與想法。

當然,很多東西是很難說明白的,就好比文字和語言永遠都無法將人類所有的感情表達出來,充其量就只是在解釋,而那個解釋並不能完全替代事物的本身。

簡單講,就像是「鏡子中的你,並不是真正的你」,這樣應該可以明白我說的意思了吧。


這部動畫所呈現的場景,做得十分漂亮,特別是某些地方綜合了許多元素,更顯得其夢幻之處。

從以前就很喜歡攝影,但我發現我並不是喜歡或熱衷於這個興趣,而是喜歡那樣的影像:「把永恆化為一瞬」,時而讓我感受到,思想、感情什麼的,在這面前根本是微乎其微的渺小;當然,每個人對這種東西的感受都不同,我也很難用文字敘述把這份感覺描述出來,只能說個大概,或甚至只是框框,而不是核心的部分。

我終於深刻體會到,除了現實面的理想與抱負,我真正的歸屬,依舊是回歸於零,雖說這個零並不是那麼容易能達到的,但我依然期待有一天我能夠實現,至少對於生命,作出一頁櫻花般的終結。


這是其中一個男主角跟女主角唷。-END-。(DUST,2006/03/06,寫於個人網誌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Soul Eater——兼談《驅魔少年》與《灼眼的夏娜》



這是今年(2008年)四月新番動畫《Soul Eater》,中文翻譯為《噬魂者》或《噬魂師》,上方視頻是動畫的OP1(這個視頻是我找到算是比較清楚的,建議還是看原動畫比較好)。

這部動畫對我來說很搶眼,是在四月番30多部作品裡頭除了魯路修以外屬一屬二覺得不錯的一部(當然,也許其他某些作品可能也很棒,但是目前都只有一兩集,還無法評價誰好誰壞,所以只好先就一開始的呈現做一些評價或推薦)。

作品簡介可參考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9%AC%E9%AD%82%E5%B8%AB

我喜歡這部作品的理由有下:

1、畫風特別,它讓我聯想到某些美式動漫(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的場景好像就是設定在美國)。

2、戰鬥時動態視角變化抓得很漂亮,這是許多動作型動畫片沒有達到的(咳,像是七龍珠-.-)。

3、表情刻劃得很好,目前我看過對表情比較有下工夫的只有《交響詩篇》跟這部作品。

4、音樂令人印象深刻(不僅是OP、ED,包含背景音樂),一部好的動畫音樂元素很重要。

5、女主角瑪嘉的口音和聲音很萌(特別是在叫Soul的時候,大心)。

不過,目前看來,這部作品的劇情其實有點膚淺(不過現在剛開始而已,也許未來劇情會走得比較深)。

《Soul Eater》的世界觀是由魂體、精神、形體(肉體)所組成生命,而某些不同生態世界的傢伙會獵食弱者的魂體,一般人類是主要受害者,而侵害人類的傢伙是壞蛋角色,正義角色則是來自「死武專」(詳見維基簡介)的工匠與武器,但感覺這個正義好像只有死神大人自己的想法而已,戰鬥第一線的傢伙似乎僅是為了讓武器變強而這麼做。

動畫一開始介紹生命型態時特別強調魂魄的部分,而主角Soul Eater也擔任了強調魂魄地位的角色(例如第一集跟魔女的戰鬥,似乎就是要提醒觀眾這件事),我覺得這個想法很有趣,這算是一種很常見的生命哲學,認為什麼東西都是內在、本質比較重要,現實世界中會這麼想的人的確很多,但會這麼「做」的人卻很少,好比我們老是會先從外表評價一個人一樣(也許我們有藉口說,一開始就是只能從外表阿,但同時我們卻又嚷嚷著外表跟內在完全沒有關聯,而內在才是全部這件事)。

《Soul Eater》把這件事化為該世界中可以做、大家真正相信的價值觀。當然,我相信有許多動漫作品都會有類似的描繪。

雖然《Soul Eater》在畫風與動態視角佔了極大的優勢,但我覺得如果它沒對世界本身或個別事件做更深的描繪是一件可惜的事(如果太過熱衷於呈現戰鬥,那就跟《魔兵傳奇》一樣劇情會爛掉,倒是與魔兵同作者的《烈火之炎》對個別事件有深刻的描寫,就有極大的加分效果)。

同樣有異世界觀(這裡是指跟真實世界不同的世界觀)的兩部作品《驅魔少年》跟《灼眼的夏娜》,一開始就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驅魔少年》的世界建立在惡魔侵略人類之上,而這個惡魔的形成,則是透過面對親友死亡產生痛苦的人,因為過於悲傷懷念死去的傢伙,惡魔製造者千年伯爵趁虛而入,問這些悲傷的人要不要做一場交易,可以將死者復活,接受的人會大聲呼喊死者的名子,進而死者的靈魂就進入惡魔兵器中(骨頭造型),這一瞬間死者與呼喚者見面了(可以短暫地說話,而通常死者還會責怪為什麼呼喚人要讓他變成惡魔),但隨即死者所處的惡魔兵器會控制死者的行動,將呼喚者殺害並且進入該人體內變成人形惡魔。

這個落落長的描述其實我只是要說一件事,那就是惡魔的誕生是利用人心的脆弱與悲傷,而且死者還會親手將關愛他的人殺掉,身處這樣的世界其實是很絕望的,甚至還得避免家屬得知家人的死訊,以防家人傷心失去理智而召喚惡魔。當然,除此之外這些已經形成的惡魔本身也在侵略人類,好讓自己進化。而《驅魔少年》在個別事件的刻劃也都深動人心(在某些作品也有相同的做法,例如《航海王》),這倒是《灼眼的夏娜》所缺乏的。

《灼眼的夏娜》的世界是由紅世與一般世界所組成,在動畫中世界觀的詮釋上也強化了真實世界面貌的悲情,例如被紅世之徒侵略後的一般世界,得靠火霧戰士利用存在之力來緩衝這樣的變化,當這些存在之力消失後,這些一般世界的生命體將會真正消滅,並且眾人也會因此喪失對於這些生命的種種記憶。第一部的一開始悠二的同學就扮演了這樣的犧牲者,而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母親牽著一個小孩的手走在街上,接著因為那位小孩其實只是由存在之力所維持著,當存在之力燃燒殆盡,這位母親就像什麼也沒發生地繼續走下去,她已經遺忘了「擁有小孩」這件事。

所以,《Soul Eater》也許能在世界的詮釋上加強,或者對個別事件有所著墨,第二話的保護弱小女巫可能已經隱約地作了類似的描述,不過還不夠深入就是了。(DUST,2008/04/24,寫於個人網誌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こばと——觀後感


文/努特亞斯

《とばと(奇蹟少女)》

《とばと(奇蹟少女)》,起初對這作品並不在意,甚至於是不以為意,單看介紹會讓我認為,這只是走溫馨路線的作品。

直到我發現這是《CLAMP》的作品,他們也走溫情路線?就這樣基於好奇心驅使,我才打開了封存已久的資料夾。

故事講述著女主角花戶小鳩為了實現願望,必須時限內收集人們受創傷的心,並裝滿瓶子,在最初的幾日算是勉強且迷糊的度過後,遇上了艾草幼稚園的園長,故事才算正式的開始。

在故事中,花戶小鳩由於失去了以前的記憶,在故事中缺乏常識的迷糊模樣,時常讓人不自覺地揚起嘴角,這讓原先沉重的劇情緩和了不少。

毫無常識的小鳩,正努力的烹調著詭異的火鍋,甚至於加入了納豆。

劇情中有許多貼近生活的故事與情況,這一點讓人很容易感到共鳴,不管是單親問題也好、感情問題也好、生活挫折也好、甚至於是失去摯愛……

看著小鳩一路上的跌跌撞撞,以及那缺乏常識卻充滿熱誠的模樣,很多時候都會讓人無奈的微笑,當小鳩與其他角色碰上挫折與苦惱,甚至是挫折的時候又隨著劇情感到悲傷。

艾草幼稚園的合照,清花院長與看似冷漠的清河。

其實故事想表達的並不多,只是單純想傳達人與人的溫情而已,然而在這現代社會,忙於工作抑或者迫於無奈的人群們,卻過於疲憊與其他因素而忽略了這些。

單純的東西往往不需要刻意的包裝,人與人的互動及溫情也是如此,即使再怎麼難以啟齒,只要願意身體力行,那樣即使不需要多說些甚麼,那份心意也可以傳達到對方的心中,整篇故事想訴說的,就是如簡單的概念而已。(努特亞斯,2012/09/20)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少女的解體——少女性的分割與重組


文/神秘人

以少女為主(or只有少女)的冒險談

 《甜心戰士》,1973,據說是魔法少女系作品始祖。

以少女為主交織冒險與戰鬥的作品不少;但是什麼時候,少女開始打到渾身是血?

2000年以後,少女們將手伸向了更多典型的冒險故事。傳統中本來是以少年為主角的冒險故事。曾經我跟朋友稍微討論,關於女角的打鬥...反正都要反實設定,為什麼要讓她們用魔法或是不太接觸的方法?用拳頭、用體術不好嗎?當時他回答是,那也許我們可以稍微來看一下,《光之美少女》這部「比較上」是有出拳的...。

《FRESH光之美少女!》騎士踢。

這邊要提的,主要是關於隱含的少女規範、規訓的部份。在90年代,我們看不到有人殺小兵像切菜、切西瓜一樣順,刷刷刷,一刀兩段。在過往的作品「少女映象」、「少女刻畫」上處於正常精神狀態的少女,不會幹(幹不出)這種事,不管是真打的,還是開機體的,要刷刷刷的殺...就算明日香脾氣火爆!?敵我意識鮮明,也還得先精神崩潰,先將其非常化才能這樣幹。

凌波零更是從來...就大部份都在掩護真嗣,在性別構圖中,對於誰來負責打、怎麼打,是有規範與期待。從這角度來說《EVA》,要說不合理,也可以說的上不合理,比方說,現實的狙擊手訓練,在在講究冷靜、安定穩定,結果,我們把射擊任務交給,一個情緒起伏劇烈、可能隨時大吼一聲不幹了或是自爆都不奇怪的人,然後叫,最安定的凌波零去拿盾牌!解釋是需要精密操作所以!?

《EVA》二號機空手奪黑刃、明日香火爆!?

問題那人從根本開始不安定,就算說各有所長,難道風險上,叫凌波零射會比較高?對教練這種調度,我們就算不徹底否定,至少也會有相當大的疑問,然而是否這在gender構圖上是相對安定?以致於我們相對上「自然」接受了?當然因為真嗣是主角,這沒錯,也就是討論中,我們可以或是說應該怎麼直接、間接描繪主角與主要「女性」角色、還有戰鬥的相互關係。誰來負責打、怎麼打,的構圖。

構圖的演變,特別是男主角與女性主要角色的相互關係,EX:1、在地球(或是太空站裡)仰望主角的奮戰、祈願...。2、在擂台下,隨時準備給主角遞毛巾。3、即便有時跟主角一起打,也是為了以打來襯托打,以相對拙劣的技術來襯托,主角的、重要性更高的「打」(同時女角即便戰鬥或負傷,描寫也都是抽象寫意的)。

這裡主要想帶出的問題是「少女形象」、「少女建構」,或者更精確一點,冒險談中的「少女形象與構成」,誰是少女?女兒向、少年向、成人向!訴求的標的當有不同,然而在少女建構、刻劃上,也還是有一貫之處,所不同的主要在,對於(預設的)主體(主角,觀看者)的一些訊息傳達與情感帶入,這roles play是隱含在fantasy之中,充足、補全個人精神內面本就搖晃的(gender identity)。

引述某同學的意見:

自從《A's》換草川啓造導開始,變成很單純的少年向動畫。陰謀啊、全滅寸前生出新的武器還是大絕招啊、開始有微妙的男女感情戲份啊什麼的,然後架個什麼黑暗之書...然後想要擴大作品宇宙的概念、對敵我不明朗的人重下最強的招式等等...。

少年,成人向,作品的一支,走到出現幾乎,主要是女角、大半是女角、全是女角,是晚近的事情,作為少年向冒險談,角色受到腳本邀請要滿足、補強,某幾種少年性。而同時,我們又有一些定義、一些東西是,女性性的、少女性的,(在角色刻劃上)程度上,又要兼顧、妥協這部份,或者說自然就會受到既成觀的影響...。

《舞-HiME》,壞掉的藤乃靜留。

這是有脈絡可循的,從某種角度說,《舞-HiME》,確實是相當有突破,《舞-HiME》有爆血,有對戰時額頭受傷然後血流滿面,而且本作幾乎所有一線女角幾乎都表情崩壞過,然後包括忌妒、不平、陷害等等的反應都很露骨的描述,奈葉(A's後)更進一步(包括角色刻畫、打法、噴血等等)或許可以說是更趨近所謂少年對象的少年冒險談。(PS:其實我個人不是很喜歡XX向這種說法,不得以用之。)

「identification」與「cathexis」,想成為與想擁有,也翻作是「同一化」與「欲求充當」,魔法少女能成為少年發展同一化的對象嗎?在人形鋼彈,這種詮釋法中,我們看到了可能性,在人形鋼彈,這種詮釋法中,我們不再、不必突出性別於前,而是很巧妙的將它放在後面,可以不用深究的部份,前文相關部分已有提及,在奈葉的表現手法中,有某一種「女性性」的後退,或者毋寧說是,打散再包裝再編成,分散到各個不同的表述與語境之中,(也可說是對映體現gender理論發展上的「本質論」到「社會建構論」再到「記號與權力論」)性別性質分散到每個不同的當下語境去表現,(女性性沒有喪失,無論奈葉或菲特,都還可以出場最萌,取得大批支持來說)換言之,巧妙的,讓幾個核心角色成為兼能顧全、滿足「想成為」與「想擁有」的標的,結果是,這樣的魔法少女確實是目前為止最有機會成為少年發展同一化的對象標的作成。

至少相較之前所有的魔法少女而言,這不再是天馬行空,或者說是,隨著大結構、大框架、輪廓的逐漸模糊。各種表現,性別性role play,打散到每個不同情境語境之後在不同層次上,有更大的可能。在少年退出舞台後,少女理所當然挑起腳本的邀請;戰到渾身是血,血流滿面,也成為其間必然。

追伸:看到魔法少女小圓最後跟她媽媽告別的那幕,挺有既視感的,只是過往飛上太空奮戰的少年角色現在通通由少女來演出,而媽媽演出的就是留在地球的伊人。(神秘人,2012/09/19)

《魔法少女小圓》結局時,小圓消失被世界遺忘,母親卻仍存有一絲情感。


-----

〈附註〉

少女性的生產:

近代西方哲學將女性定義為善的代表、感性的化身,女性是具有永續且不朽的善良,本能性的不會犯錯的聰明、賢慧,是脫離了神的支配與支持之後,人對於真理認識的媒介,作為知性的墜落後的救贖。在性質上,定義了,男性為知性女性為情緒、男性是公眾女性是家庭,女性是社會的感情的根源、精神性的獲得與補助的來源。將女性作為男性精神救贖的美來稱讚,崇拜的gender形而上學,隱含的是將女性從公的世界的抽離,隔離與壓抑性的私世界的包圍。

組織進國家的再生產體系=所謂國民化中,對於因勞動而疲憊的丈夫,給予、提供情感性的安寧,對於子世代的育成投注全部的熱情信仰堅定而貞潔--所謂美麗的靈魂。

通往這gender形而上學的目標的少女的養成,情意規範、純潔規範、美規範,再生產的參予邀請(強迫)女性在國家再生產中,國民的角色與定位。

《魔法少女奈葉StrikerS》,薇塔。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惡魔與天使,溫蒂妮與伊卡洛斯


「妳和我一樣,被賦予並非本願的力量、服從殘酷的命令,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同一個。」
「沒事的,不會讓妳,一個人的。」
--伊卡洛斯,《天降之物--計時的悲傷女神》

《天降之物--計時的悲傷女神》,是《天降之物》的劇場版,在原本的故事中硬是塞了一個新角色(雖然她在漫畫裡本來就有出現,不過評論還是以動畫為視角),透過剪接電視動畫版的畫面,再穿插新的故事碎片進去,這些舊的橋段構成了劇場版近半數的內容。看似偷懶的作法,倒也因為新角色的基本設定:「在主角生活中邊邊角角的人物、性格內向、與其他人互動少」,而顯得搭嘎。

從邊邊角角變成故事中重要的核心人物,背後讓我想起了一種人際現象:自己(主角)站在中心位置,有連結的那些重要的人們,相對於自己也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那些看似命中注定的夥伴,只是恰巧地連結到自己的生命,而那些沒什麼關聯的其他人,若我們能改變某些關鍵的機遇環節重新來過,說不定會成為自己更重要的人。

這種「人際有限」、互相取捨,實在令人感到有些許遺憾。雖然,人生之中能讓人遺憾的事可多著了,這似乎也稱不上是特別需要痛心疾首的部分。或者說,反正大家都一樣,這樣想也許就會感到舒坦,就好比面對世界末日,「一起、一起」的感覺。(欸?是這樣嗎?)

我過去一直很喜歡《天降之物》的人物設計,不在於「歐派」或賣肉的服飾、劇情,而是女主角伊卡洛斯那種缺乏情緒而令人悲愴的感覺,作為一位人造天使角色,那種人性的偏離,讓人理解箇中滋味,我們會假想那些形象如同人類、會思考的機械有著一顆獨立心靈,而當它們有所不同於人,我們會產生同情心,心想:「它們會不會覺得不公平?同樣有心靈、有著類似人類的行為,卻無法完全像人類一樣?」人造天使夜晚不睡覺,更突顯了這層差異。

我想這就是悲愴感的產生原因,雖然這種情緒的背後,也許有著來自人類有別於其他物種的自我優越感(跟我們像,卻又有些不「完美」),這不見得是對的觀念(舉例來說,認為人類並沒有特別優越,人類跟其他動物一樣只是自然競爭、天擇而成,每個物種都有其適應世界的優勢,無好壞之分,這是現代生物學家的基本共識,甚至也可以說是科學界的基本共識),偏差的想法很可能產生「惡意的善意」,強加在它們身上,認為什麼才是好、什麼是不好,我們偶爾都會犯這種錯而不自知。

伊卡洛斯在故事中舉足輕重,即便劇場版應該把新角色風音日和視為主角,伊卡洛斯的份量還是有所超越,整部劇場版的最高潮,就發生在伊卡洛斯衝向風音日和,並且張開絕對防禦封鎖自己、打算陪伴著失意的風音日和一起面臨死亡,她在這裡的台詞很簡單,就是本文一開始引用的兩句話,對著風音日和淡淡訴說,展現出一種對夥伴與信念珍惜的絕對高度。


接下來我要談一下《阿薩謝爾在召喚你》作品裡的溫蒂妮,雖然放在一起評有點突兀,但這絕對不是因為我剛好最近同時看這兩部動畫這麼簡單的原因而已(是的,言下之意確實是一個原因XD),這部作品的殘酷與噁心,剛好跟《天降之物》完全相反,「天使」與「惡魔」,傳統印象上確實就是如此這般的存在。

溫蒂妮是一個人魚惡魔,特性是「嫉妒」,當她心生嫉妒,就會讓嫉妒的對象產生變化,像是年輕美眉變成老太婆之類,藉以抒發情緒。《阿薩謝爾在召喚你》的第七、八話是一段完整故事,描述一位個性溫和、相當受歡迎、來者不拒的男老師,莫名被捲入溫蒂妮嫉妒的愛情糾葛的情節,然後悲劇收尾。

大意是這樣,溫蒂妮原本愛的是男主角(惡魔召喚者,經營一家偵探事務所,就是上圖的黑衣人),但男主角是一個極為硬派的角色,完全把惡魔當玩具利用,一點情感也沒有,但為了利用溫蒂妮,偶爾得裝裝樣子,對溫蒂妮忽冷忽熱,惹得溫蒂妮又愛又恨。

直到溫蒂妮因緣際會去了學校,突然看上了說她可愛的男老師,毅然決然把他當作真命天子,為了擺脫原本愛的男主角,所以詐騙男老師簽訂惡魔契約,進而不再被原男主角控制(雖然程序還沒完成);但因為小插曲,有一位會吃掉記憶的猴子惡魔介入,把男老師被溫蒂妮逼問愛意而說的「應該算喜歡吧」的記憶吃掉,最後男老師回應溫蒂妮「沒說過這種話」,被溫蒂妮誤判為失守承諾。

溫蒂妮傷心之餘,惡魔契約毀滅,男老師受到契約報應變成一條魚,而肇事者的猴子惡魔的主人(一個小鬼),雖然一時有警覺是自己造成這場悲劇的,但之後想想又覺得算了無所謂,然後猴子惡魔還把那隻魚搶過來吃掉,故事收尾。

《阿薩謝爾在召喚你》雖然主打搞笑,但許多故事細節細想之下,還是相當挑戰人性界線,一方面而言也可以說是頗能咀嚼的人性作品;劇情中的幾個角色試圖將這場悲劇歸咎在男老師自己身上,認為這是他那種隨便吃得開的個性自作自受造成的,如果他能卑劣、奸巧一點就不會落到這般田地。

這對奉行人品至上的現代社會來說相當諷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位男老師肯定會是現實社會中受到大家愛戴的角色(故事裡也是如此),而且不是故作善良的那種奸巧人,是純正的善良傢伙,雖然故事劇情中他因此也吃了點香。

溫蒂妮在這段劇情裡,並非是讓人情緒波動的角色,但卻是其中的最關鍵人物(因為她揚起了故事中大多數的麻煩),這點正好與《天降之物--計時的悲傷女神》裡的伊卡洛斯完全相反(伊卡洛斯在劇場版不是最關鍵的人物,卻挑起了最大的情緒),有時候,這種角色在故事中定位的思考,分析起來或許也頗有意思的。(DUST,2012/09/19)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潛行吧!奈亞子——外星前來拯救地球的美少女邪神



《襲來!美少女邪神(潛行吧!奈亞子)》,原本對這個作品沒什麼興趣,不過偶然間在網路上聽到它的片頭(如上影音),中毒效果十足,外加流傳的哈斯太不可思議的系列萌圖跟台詞(如下圖一),真的是破壞力超強。雖說把女性外觀角色硬是套上性別男性的設定已經不是新鮮事,甚至已經有點老掉牙,但哈斯太這個例子卻仍然相當成功。

故事的基調很單純,一個平凡的高中生莫名被外星人(邪神)捲入日常生活,然後過著愉悅、趨近於後宮式的主人公生活,主要著眼在戀愛跟情感的表現,搭配許多笑料演出,世界觀的設定倒是不大重要,而且感覺挺隨性的。

男主角的形象不突出,是很常見的一板一眼的角色,在許多女主角較為積極求愛的動漫故事文本裡,男主角都會被設定成對女色較為矜持的個性,如果男女主角雙方氣味相投,好像就演不出有趣的劇情,說到這個,我又想到,這種角色搭配,似乎也不脫喜劇成分,也就是說:「女追男、男對女有些紳士地抗拒、喜劇」這種結構,意外地像個劇情公式一樣。

這類故事通常會有一種常見的結局是在後段遇到很大的危機,這個危機跟那些異世界主角的身分有關,然後代表日常地球的主角,會在這裡扮演解決危機的關鍵角色。不過《潛行吧!奈亞子》第一季目前沒有這個,也許未來會遇到。

倒是本作結局用了另一種也很常見的套路:日常地球代表的主角對異世界來的人干擾日常生活感到不耐,然後突然異世界的人消失了,日常的主角開始想起過去種種回憶,然後覺得孤單,後悔之前對他們的態度,然後希望他們回來。這時候有可能還會遇到危機,接著被異世界的主角千鈞一髮地拯救,快樂收場。

老掉牙歸老掉牙,這種劇情套路還不算浮濫的程度,畢竟文本的類型很多元,每一類的老掉牙套路都不一樣,若一個世代出現太多同類型的作品,老掉牙的套路才會被看得夠清楚,然後被抓出來批判,這仍有待動漫創作界持續努力了(誤)。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寫出類似本作這種結局的套路,作者們總是想傳達一種想法:主角總以為還沒被侵入的過去日常才可貴,但後續新的經驗、挑戰、與跟人之間的情感,仔細想想其實並不那麼糟,他可能太過活在當下,以至於雙眼蒙蔽,看不見長時間脈絡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值得珍惜的回憶,所以作者就讓主角暫時失去這些入侵日常的新身影,讓他回歸原本的生活,然後就會自然體會到失去的東西、自己所真正在意的人事物,拾起正確的情感。

我覺得這種想法很棒,算是一種樂觀向的建議,告訴你痛苦的時候應該多體會這些痛苦來源週遭的可能幸福,那麼就不再會這麼痛苦了,是一種「一念之間」的改變,作者用實例直接告訴你,比起只說大道理清楚易懂且有說服力得多。(DUST,2012/08/07)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K-ON!——「音樂」與「萌」



看完了劇場版《K-ON!》,感覺整個故事已經漂亮收尾,雖說漫畫版似乎持續描寫著主角們,在新的大學社團跟高中社團不斷玩樂團的故事;這個以音樂為主題的動漫作品,推測漫畫表現起來應較為吃力,動畫版的音樂的確很棒,部分曲子,在日本音樂排行榜裡都有相當漂亮的成績,對我來說,《K-ON!》最強的就兩件事:校園日常萌、以及好聽的音樂。

《K-ON!》的劇情相當軟性,觀看時候的情緒比較大的起伏,通常只發生在故事中主角們演唱的時候,其餘時間幾乎都是平穩的,抱持著輕度的愉快心情。《K-ON!》算是這個時代的「大萌作」,京阿尼的畫風表現得很清楚,過去兩季動畫版的「顏藝」相當精采,可愛系動漫表情的精隨,可以說全部都在裡面了。

我注意到京阿尼許多作品,在表現室內靜態場景冗長的對話時(或者一個定點的冗長對話),會透過大量的分鏡數、不斷切換視角,來呈現出看起來不會淪於無聊的視覺過程,這點他們相當用心,我覺得很厲害,本作外,印象所及的,還有《涼宮春日的憂鬱》、《CLANNAD》、《日常》、《冰菓》等。

「LIVE演唱會」,在相當多動畫都有出現,應該算是近代日本動漫校園題材中,等同於學校祭典、社團、生徒會等這般的存在,《Angel Beats!》的製作花絮可以看到,他們把「LIVE演唱會」這樣一個東西,當作是構思劇情的一個重要元素,而且是相當重視的一個場景,願意投入更多時間跟技術去做好它。

這樣子的東西,在《K-ON!》裡成為了主題,就結果來看是很成功,而且《K-ON!》在許多動畫排行也名列前茅,稱之「神作」者大有人在。「萌」跟「音樂」,光是這樣就能贏得高度評價,其實想想還滿不可思議的。而且有意思的是,《K-ON!》並沒有戀愛情節,作為校園題材也算是個相當獨特的存在。(DUST,2012/08/02)

不過,我想《K-ON!》在不斷累積社團美好回憶的部分,做得是相當好,所以結局往這些回憶作收束,讓人相當動容;這也是許多以社團為主題的動漫作品,成功打動人心之處。(DUST,2012/08/03,補充)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FF20,不思議的脫水感




FF20第一日,我跟MONEY凌晨三點多從宜蘭出發,
繞了點路六、七點排隊排到了滿前面的位置。
(這篇文章的照片都可以點開放大。)



這是個日頭赤野野的日子,從宜蘭搭車的路上卻還有下雨。
圖執扇者為MONEY,光是用東西遮住臉,就會感到舒適許多。



第一天的整隊一大早就開始,而且似乎在動線上有出些問題。
我們很快就從樹蔭下被拉到體育館前的廣場曝曬幾個小時。
天空好藍。



排隊途中,遇到有人喊著「請互相尊重」之類的口號,發著傳單。
發放者似乎不夠解放,並沒有很密集地發,而是挑著發,而且隔很多人。
我心裡大概猜測得到那是什麼東西,就起身追上去要了一張來看,
真不錯,是我沒見過的動漫組織在做行動,
(雖然我剛剛才發現組織核心的人原來是某一群認識的人XD。)
我一直很樂見越來越多人願意真正站出來,
不管掙的是什麼、做了什麼事,御宅族運動總是鼓舞人心的,
至少對那些真的需要發聲的人來說是如此。

比較可惜的是傳單訴求不大準確,目的與預期可能需要多考慮一些,
這樣的訴求比較該發的對象是一般大眾跟媒體,而非出現在同人場的動漫迷,
因為動漫迷並不會輕視自己的興趣,也懂動漫所具有的價值。
雖然這麼說,這個傳單也不是毫無意義,
至少它讓動漫迷看到了有這類情事、並且有人在做捍衛行動,
光是讓人注意到這件事,應該就相當值得了,
更好的是有志一同者,會有機會進一步加入組織、成為夥伴。

(若你對該組織有興趣,可加入facebook社團:二次元維護聯盟。)



影子曝曬。
這次的排隊狀況跟以往不同,雖然很早就整隊,但好像有比較快進場,
原因大概跟人群壓縮在廣場上有關,不過也可能只是錯覺。



排隊途中巧遇動漫向上推廣協會的公民記者團,
協會的理事長澤丸親自出馬嘟麥採訪(照片人物)。
向上的公民新聞已經做了相當多次,每一場同人活動都會出現。
(過往的公民新聞可以看官網訊息:動漫向上公民記者團。)



在酷熱的排隊過程中,帶著可怕面具的電鋸麥當勞叔叔從廣場高處走樓梯下來,
擺首弄姿、威嚇群眾之後,在眾人歡呼之下離去,為枯燥的等待時間帶來了點歡愉。



人很多,這張照片要是被一個、一個控訴肖像權的話,大概會輸到脫褲了XD。



FF的中餐好像老是吃咖哩。
這不是我們喜歡,而是咖哩店好像特別多,又沒有其他想吃的。



第二日的中餐就清淡多了,吃離會場很遠的滷肉飯。



還有鍋貼。



第二日我跟BUDU來。
他提到場上的同人週邊商品越來越少,似乎是個劇烈的變化。



這次我沒拍COSER,不過倒是在會場看台上拍了張背影。
又熱又累所以不想拍,不過同行的其他夥伴倒是應該拍了不少。



攝影師PLAY。



在台大校園一處意外看到Candy Bird的塗鴉。
他的塗鴉特色就是這種像蘿蔔或馬鈴薯的人物,頗有風味。
不過這個塗鴉是「貼」上去的,所以有點剝落。



這次FF20我的購入品,就這五本而已。
《國文》那本真的很厲害XD。

(DUST,2012/07/29)